專訪慶祝大會廣場活動總導演、《偉大征程》核心主創導演肖向榮

(原標題:專訪慶祝大會廣場活動總導演、《偉大征程核心主創導演肖向榮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文峰 視頻製作 胡思張銳 葉源昊

肖向榮接受本網專訪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當日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播出。慶祝大會的籌備有何特殊之處?五星煙花等創意從何而來?兩場活動如何相互呼應?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慶祝大會廣場活動總導演、文藝演出《偉大征程》核心主創導演肖向榮。

慶祝大會最大特點在於空間特殊性 最大難點在於不確定性

“鴿子飛出來了,氣球飛出來了,我們鬆了一口氣,終於大功告成。”7月1日上午9點44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圓滿落下帷幕。大會結束之後,肖向榮馬不停蹄地召集團隊對活動展開復盤,並對175天的籌備工作進行總結

“慶祝大會最大的特點就是空間上的特殊性,它從此前慶祝活動通常採用的室內轉移到了室外。”肖向榮認爲,這個信號彰顯了黨的自信,彰顯了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

慶祝大會的另一個特點是去表演化。在籌備之初,導演組就確定了一個理念:慶祝大會的高潮和核心是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無需過多文藝表演

肖向榮直言,活動當天最大的挑戰就是不確定性。此前團隊從未在白天且全部要素齊全的條件下進行彩排。“因爲要湊齊7萬人,白天天氣是不確定的,周邊道路也要統籌,我們收到的要求是,盡最大努力減少對羣衆生活的影響,所以只能以桌面推演的方式反覆練習。”與之相比,技術上的困難更加易於解決。“比如一夜之間把臺子搭起來,一夜之間把它拆掉,這些方面我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7月1日上午6點40分,觀衆就座後,導演組才真正把握現場聲音效果如何,據此又做了數十項調整,包括話筒朝向、收音範圍等等。“聽上去好像我們準備了170多天,實際上留給我們校準的時間,只有40分鐘。”肖向榮笑稱,“好在我們準備得非常充分,所有問題都在預估當中,沒有‘驚喜’,我們也承受不住任何‘驚喜’。”

首次設置獻詞環節 大會前一晚確定4名領誦員

站在天安門廣場上,自下而上,面向城樓直抒胸臆,這是本次慶祝大會的一大亮點,也是首次採用的項目創意。

“獻詞這個環節是所有人一致通過的,這種形式以前還沒有過。”肖向榮回憶。主創團隊希望獻詞人能夠同人民站在一起,他們既代表人民,也代表青少年,更代表黨和國家的未來,向我們黨致敬。

設置這一環節帶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誰來代表青少年?獻詞說什麼?怎麼說?這又把主創團隊推向了全新的任務。

對於領誦員的選拔,肖向榮列出了幾個標準。首先是聲音維度,要求聲音傳達到天安門城樓長安街兩側和7萬多名觀衆耳中時飽滿清晰。“甄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朗誦一段《青春萬歲》,測試聲音條件如何。”據此,在3000多名青少年中篩選出20人,隨後進行訓練和淘汰。

其次是整體外形,肖向榮表示選拔標準就是“隔壁家的孩子”,身上帶有親切感,能夠代表最廣大的青少年羣體。

最後需要過心理關。“就算是成名的藝術家或成年人,當他站在長安街正中,面對城樓前數萬人,沒有幾個人能夠把話說利索。”導演組希望領誦員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讓對黨的認識和感情自然流露出來。

肖向榮透露,直到活動前一天晚上,領誦的4名青少年才最終敲定。“加上備選的6人,10名青少年都經過了千錘百煉,我們反覆討論後,最終確定了當天的名單。”

文藝演出五星煙花靈感來自《紅星照耀中國》 爲觀衆帶來驚喜和享受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上,從《浴火前行》《風雨無阻》到《激流勇進》《錦繡前程》,演出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畫卷。其中,五星煙花配合開國大典的影像,在國家體育場上空綻放的一幕,深深印在觀衆腦海中,引發熱烈討論。

煙花燃放的時機經過了仔細斟酌。按照慣例,煙花演出開場一次,結束一次,導演組決定過程當中也燃放一次,那麼設置在哪個環節呢?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中,建國這個節點太重要了,我們認爲必須把煙花放在這。毛主席一擡頭,彷彿穿越了時空,看到紅色五星照耀着中國。”肖向榮介紹,這個創意最開始來自《紅星照耀中國》,起初設置爲1顆星,最終改成了5顆星。“我們打出5顆星星之後,也有網友跟我說這是‘5星好評’,我說那也行,代表人民對今天的中國是五星好評,這寓意也非常好。”

對於文藝演出播出後,相關話題形成“刷屏”之勢,肖向榮表示非常自豪。“我們始終都很有把握,因爲演出是以觀衆喜愛爲前提的,我們在鳥巢升起任何一樣東西,都有自信能夠給觀衆帶來意外驚喜和享受。”

手段新技術助力文藝演出 呈現形式採用情景史詩

作爲國之大典,《偉大征程》文藝演出從人民大會堂挪到國家體育場的過程當中,視覺範圍大大擴展,如何讓技術爲藝術的完美呈現服務,這是擺在導演組面前的難題。

最終,國家體育場首次架起了前中後三層屏幕,除了180米長的大屏幕,還有兩側旗幟狀的副屏,中間一塊30×9米的翻屏,伴着地面投影,鳥巢搖身一變成爲全球最大的沉浸式劇場。

演出還創新採用即時拍攝手段,多機位多角度拍攝演出的同時,即時剪輯、現場投放。此前同類技術通常運用在小劇場演出,在如此大場地上呈現成品還是第一次。“對於鳥巢這樣一個特殊場合,可以說是廣場藝術與殿堂藝術的完美融合。”肖向榮說。

談起創作目標,肖向榮總結爲4個字:突出重圍。近年來,觀衆能夠欣賞到的演出手段和表達方式花樣繁多,許多形式老百姓已經司空見慣,所以導演組摒棄了最熟悉的手段,即單純的音樂和舞蹈,而是打造串聯交織在一起的情景,讓觀衆從“第0秒”就能理解節目呈現的故事。“在新時代,我們也想做一些突破。這是一個重大的轉向,就是從音樂舞蹈史詩轉向了情景史詩。”

慶祝大會與文藝演出相互呼應 人民視角是共同主題

7月1日是黨的慶典,也是人民的節日。作爲兩場活動的核心主創人員,肖向榮認爲貫穿其中、從一而終的主題,就是從人民的視角,向黨表達自己的心聲

唱響慶祝大會和文藝演出兩個會場的3首歌曲爲例。“《唱支山歌給黨聽》是人民的心聲,《國際歌》代表共產主義的信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真理之歌。所以這三首歌完全代表了人民視角、黨的信仰所在和顛撲不破的真理。”肖向榮表示。

適應場合的需要,歌曲的表現手段也有所不同。白天的慶祝大會展現的是純正的、無伴奏的、溫暖的歌唱方式。而在夜幕下的鳥巢,導演組選擇了一位從大涼山中走出的彝族小姑娘,用獨特的身份唱出對黨的感恩之情。歌曲在簡單、重複、走心之中帶出暖意,讓觀衆在潤物無聲中感受黨的百年變化。

雖然籌備過程中,肖向榮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反覆推敲,但當坐在現場,他仍然深受感動和震撼。“當講到今天的成就,我身邊的老同志老領導都熱淚盈眶,因爲他們知道我們黨走到今天不容易。”他感嘆,“我是在升國旗國歌的環節特別激動,作爲文藝工作者,我們見證了新中國不斷走向強大。在演奏國歌的這46秒當中,向一邊看,是靜靜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轉過來,是城樓上的毛主席像,這條中軸線,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此外,肖向榮透露,《偉大征程》文藝演出將被改編爲電影公映。“我們希望把它拍成一個大片,在更寬幅的鏡頭中展現我們黨的百年曆史。”目前,影片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當中,力爭國慶前後與觀衆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