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義代表受專訪:WHO排拒臺灣不合理
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24舉行大會,駐義代表李新穎接受義媒專訪表示,臺灣是全球管控2019冠狀病毒疾病最成功的國家,卻被迫在世界衛生大會缺席,令各界感到非常不合理。
義大利菁英報「頁報」(Il Foglio)14日專訪李新穎,強調臺灣遏制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表現亮眼,卻被世界衛生組織拒於門外,這是十分矛盾的現象。
李新穎表示,正如教宗方濟各常呼籲的分享理念,像臺灣這樣高度工業化的已開發國家,有權利更有義務與全球共享其經驗、技術與能力。
報導開頭先簡介兩岸錯綜複雜關係常讓外界搞不清楚,即使在維基百科,「中華民國」的介紹也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錯誤連結。
報導說,1945年聯合國誕生時,是由中、美、英、法、蘇聯五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起草簽署「聯合國憲章」,當時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因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誕生,到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才藉着知名的2758號決議,取得在聯合國的代表權。
報導指出,北京取代臺灣在聯合國的代表權,是「一箇中國政策」的第一個勝利,這政策稱世上只有一箇中國,意味着大家都知道哪邊較強大或較有影響力,但不冒險去談論哪邊比較合法。
報導說,中華民國(臺灣)曾參與聯合國長達26年,是聯合國創始成員,今日臺灣卻甚至不能以「觀察員」身分參加聯合國會議,原因是來自北京的政治壓力。
李新穎在專訪中表示,中華民國是全球因應疫情管控最好的國家,臺灣有2300萬人口,迄今被感染人數約1000例,僅11人死亡,臺灣健康醫療領域高度發展,希望且必須向全球分享抗疫經驗,臺灣也需要與世界各地專家交流,因爲不僅要知道自身地理區域發生的事,還要知道在衣索比亞或南蘇丹等地發生的事。
李新穎表示,多年來北京一直施壓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不要接受臺灣參與,聲稱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但臺灣雖非WHO正式會員,直到2016年,臺灣都是觀察員,與梵蒂岡在世界衛生大會(WHA)上的地位相同。
報導說,在民主進步黨執政與中國領袖習近平掌權後,兩岸關係逐漸惡化,臺灣因此失去中國特許的衆多「優惠」,但世界其他國家對這些發展無動於衷。
李新穎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臺灣是世界第2大口罩生產國,2020年全年,臺灣向世界各地捐贈數百萬個口罩、防疫設備,並向友邦提供技術支持,例如巴拉圭近日受到北京壓力,北京說如果巴拉圭與臺灣斷交,中國將致贈數百萬劑中國疫苗,最後臺灣獲得印度支持,合作贈送巴拉圭20萬劑印度疫苗Covaxin。
李新穎表示,臺灣經驗就像臺灣生產的微晶片與半導體一樣,對全球極爲重要,臺灣是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唯一已開發國家,這代表臺灣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氣候,知道如何種植水稻、橘子、鳳梨,瞭解熱帶病。
報導說,3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及外委會少數黨領袖裡契(Jim Risch)共同提案,要求國務院制定使臺北恢復WHO觀察員地位的戰略,提案影響力如何仍未知,但西方世界對臺灣定位採取的模糊戰略,加上中共在國際機構的政治霸權,讓臺灣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編輯:郭中翰)11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