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專欄】胡祖慶/議長中立有那麼重要?

▲第九屆立委2月1日報到,國、民兩黨立委魚貫步入立法院議場。(圖/記者陶本和攝)

文/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

隨着新國會就職,選舉新的正副議長,議長中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依照民進黨說法,議長中立是指當事人退出政黨活動,超然主持議事。揆諸先進國家實踐,這項主張有兩點值得商榷。

議長中立不是雙首長制國家通例

首先,議長中立不是雙首長制國家通例。在法國,國會議長曆來出自執政黨重量級政治人物,確保政府法案順利通過。因此,擔任議長不妨礙當事人更上層樓,轉任黨政要職。

晚近事例在左派而言有現任外交部長法比宇斯(Laurent Fabius)。1988到2000年間,他兩度出任國會議長,並在離任後出掌黨政要職。1992年,法比宇斯辭去國會議長,轉任執政黨社會黨總書記。2000年,他又再辭去國會議長,轉任左派聯合政府財經部長。

類似案例右派也所在多有。1993年,賽根(Philippe Séguin)出任國會議長。四年後,共和聯盟(RPR)在國會提前改選當中受挫,賽根被迫辭去議長,轉而出任該黨黨魁

▲立法院新科立委報到,踏上紅毯,步入議場。(圖/記者徐政璿攝)

►►►掌握最新觀點,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專頁

重視議長競選連任問題

在美國,衆院議長曆來由多數黨領袖(majority leader)出任,沒有退出政黨活動問題。2011到2015年間,衆院議長波諾(John Boehner)是多數黨共和黨領袖,反對歐氏健保不遺餘力。

准此,議長中立其實是內閣制國家英國憲政傳統。退出政黨活動的議長仍須回到小選區競選連任,只是主要政黨通常不會提名候選人和他角逐。連任成功意謂當事人通常能夠保住議長寶座平民院現任議長,出身保守黨貝爾考(John Bercow)曾在2015年國會和議長改選當中得到在野黨禮讓。然而,這兩點在臺灣都未形成共識

相較於英國,臺灣可以透過選舉不分區委員出任議長迴避相關問題。不過,這可能衍生另一個問題,就是區域立委是否每次都願意「讓一讓」。同樣地,政黨內部,以及政黨之間對此也缺乏共識。

制度變革應重配套

憲政改革重在配套,除了英國這樣典型的內閣制國家,議長中立意謂當事人公正執行議事規則,尊重在野黨議員表達意見權利。一旦出現政黨輪替,繼任者不會進行報復。

截至目前,蔡英文在閣揆同意權等議題上的主張傾向維持雙首長制,甚至朝總統制方向修正。然而,她推動國會改革的第一步卻是充滿內閣制色彩。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如同蘇子喬指出,當事人未能察覺箇中矛盾。另一種則是出自「所有好處盡歸於己」的自利考量,無論如何都可能治絲益棼。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作者胡祖慶,目前爲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