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沒有能力和大陸軍備競賽
社論
美中領導人拜登與習近平第二次電話溝通,試圖重新設定雙邊關係,在美方的「護欄」及中方的「三條底線」、「兩份清單」設定下,雙方對管控風險、務實處理雙邊關係逐漸形成共識,但等同軍事協定的「美英澳同盟」(AUKUS),卻如同對印太地區投下震撼彈。美中關係撲朔迷離,臺灣位居美中對抗核心,安全係數正快速流失,對外關係需要新思維。
駐美處正名見光死
傳統上,美中臺三邊關係相互連動,但最近美中關係微調,兩岸緊張情勢並未隨之降溫,大陸軍機擾臺更頻繁、架次更多、限縮臺灣國際活動空間用力更猛,甚至對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經濟整合機制都強烈反對;美方卻開始緊守一中政策,力求穩定美中關係;民進黨政府繼續鼓動反中、仇中意識,臺灣安全環境將更惡化。
美國對拜習第二次通話結果並不滿意,拜登希望舉行「拜習會」,卻遭習近平冷處理,但這次通話已達到爲雙方競爭設定「護欄與界限」的目標,也就是維持暢通溝通管道,有效經營雙邊關係,加強風險管控,避免激烈競爭轉向衝突;習近平對拜登吟詠「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陷入僵局的美中關係出現轉機,也非無的放矢。
在美國經歷阿富汗的重大挫敗後,拜登相對更急於維持美中關係免於失控,他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說主動宣示,美國不尋求「新冷戰」,或是一個分裂爲僵硬集團的世界。此外,過去強烈譴責中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堅持新冠肺炎病毒溯源、批判香港破壞民主自由等尖銳、刺激的文字與態度,已很少出現在拜登或決策官員的談話中了。
最近陸續發表的AUKUS及「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的聯合聲明也避免點名中國,對比以往聚焦「中國威脅論」,美中全方位極限對抗的論調確實有所緩和。
臺灣問題永遠是美中關係重中之重,「臺灣牌」也是美國製衡中國的主要政策工具,但從拜登親口告訴習近平,「美國無意改變一中政策」;美國在重要雙邊、多邊聲明中不再強調「臺灣海峽穩定和平的重要性」;乃至臺灣駐美代表處正名一事「見光死」等諸多發展可以看出,即使美方不接受中方「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破壞領土完整」的三條底線,但已多少做出讓步。至於終結華爲財務長孟晚舟法律案、放寬對中國留學生簽證、放棄起訴中國研究員隱瞞軍方身分等,則迴應了中方要求糾正錯誤的「兩份清單」。
中美雙方互釋善意
習近平正面臨內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問題,改善美中關係並非優先要務,但中方仍強調,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習近平也表示,「這個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成長和進步」。中國加強採購美國農產品、美中舉行第16次「防務政策協調對話」、習近平宣示停止興建海外煤電廠,代表雙方互相釋放善意,「和平共存、鬥而不破」隱然成爲雙邊關係的底線。
儘管美中關係氛圍有改善跡象,但分歧與矛盾實在難以化解,尤其是在區域及國際政治層面的競爭對抗。AUKUS將顛覆印太地緣政治面貌,澳洲將擁有8艘核子潛艇,同時美國海、空軍前進部署澳洲,屆時以美英澳爲核心的軍事同盟將可更有效嚇阻中國,AUKUS同時引發軍備競賽、核子擴散及冷戰回潮的隱憂。
第1艘澳洲核子潛艦要在2030年才能完成,中國必然提升反潛能力,擴大核子潛艦數量,到2030年,中方將增加6艘核子潛艦,總數達到21艘,在印太地區的整體海軍力量將趨於接近,AUKUS是否能建構可信賴的嚇阻力量及根本改變軍事均勢存在很大疑問。
世局瞬息萬變,世界各國都希望美中關係維穩,避免捲入強權競爭漩渦。臺海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美國對臺灣安全的保證並不能撼動大陸完成統一的決心,臺灣又沒有能力和大陸軍備競賽,過度擴張的國防支出必將影響臺灣經濟成長,面對困境,臺灣應重新設定國家安全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