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藍白合陷深水區 慎防仇恨值升高

中國時報社論

在野力量整合的協商14日由「藍白會前會」啓動,國民黨方面由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出面,民衆黨方面由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及主任周榆修與會,雙方充分討論政策主張與合作方式,在政策上達成一些共識,也有一些分歧。至於最關鍵的最強總統候選人產生方式,民衆黨仍主張先辦3場辯論再進行民調,國民黨則主張舉辦民主初選,全民投票。這點尚未達成共識,所以是否如民衆黨所願,仍在未定之數。這是藍白合好的開始,經過這次會晤,雙方可以就未有共識的問題繼續協商,一步步達成協議,合力爲政黨輪替攜手同行。

大目標下 最佳合作方式

這次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根據各項民調,有超過6成民衆期望政黨輪替。對照參選人支持度調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始終沒有突破4成,可見過半民意不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然而,由於在野力量尚未整合,所以3位參選人支持度都落居賴清德之後。如果在野整合不起來,賴清德當選機率很高,但這樣的結果是違背民意的,由於我國《選罷法》沒有二輪投票制度,所以當選總統者可能未獲過半民意支持,而成爲少數統治,如同陳水扁2000年以不到40%選票當選總統。所以,藍白務必整合,一方面是要讓貪腐無能又造成臺海戰爭危機的民進黨下臺,另方面是要避免出現少數統治這種違背民主政治基本理念的情事出現。

這場幕僚的會談,反映兩黨及其總統參選人都有合作意願,雖然在關鍵的候選人產生方式上仍有差距,但兩方將繼續會談,無論是以民調方式還是民主初選,各有利弊,只要以大局爲重,真心合作下架民進黨,這些實在都是技術問題而不是原則問題,不難達成共識。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候選人產生程序確定前,就放話非我不可,如柯文哲說的那樣,「柯當正、藍推副」是唯一勝選方式,則結論已定,何必協商產生方式?所以,合作方式應該可以擇一而行,雙方在共同贏得大選與聯合執政的目標下謀取最佳合作方式。

由於先前兩黨都站在本位立場上構思合作方式,各有盤算,所以藍白合的過程充滿互相叫陣與猜忌,但也知悉民衆想看到的是兩黨真誠合作,而不要有過多的算計跟戰術,否則就是保送民進黨繼續執政。少數執政如果處在平常時期,尚不致造成太大危機,但在此兩岸瀕臨兵兇戰危邊緣,若因在野力量分裂,而讓少數民意支持的民進黨掌控執政權,將其只有少數民意苟同的政見變成「國策」,從而陷臺灣於險境,那就大謬不然了。

共同執政 放棄一己私利

在野力量必須合作是着眼於兩岸關係、國家安全與臺灣發展大局,而不是盤算一黨興衰的得失。開條件、設前提,就是把兩黨合作操作成兩黨對決。現在兩黨的支持者已經出現互不信任的叫陣現象,雙方仇恨值持續升高,這不僅有違藍白合的本意,也是個警訊,最高興的是民進黨,他們已經見獵心喜,持續放話挑撥離間。實際上,在野合作不僅是人事安排,還必須在政策與理念上取得共識;不僅在總統選舉上合作,也必須在聯合執政及立委選舉、立院職權行使上密切合作。「藍白會前會」中雙方提出的政策主張有許多雷同處,即使部分差異,也都是技術問題,不致影響藍白合的大方向。

藍白合首先在於爭取總統與立委選舉勝利,獲得執政權,也獲得立院過半席次,在這個基礎上組成聯合政府,共同執政。對民衆黨而言,這樣的全面性合作就不只在於正副總統候選人的分配了。果若如此,柯文哲及他所領導的民衆黨就不只是以關鍵少數發揮影響力,還可參與國家治理施展抱負、推動改革。他所期盼的「內閣制」、「把國家給人民」,將有機會實現。

國民黨必須認清現實,它已不再是泱泱大黨,民意支持度迭迭下滑;民衆黨更須看清楚自己的實力,選戰至今幾乎是柯文哲的個人秀,說是「一人黨」亦不爲過,更要想想取得總統大位後,是否有執政的能力。兩黨唯有放棄一己私利的念頭,如今第一次的「藍白會前會」雖然讓支持者看到一絲曙光,但顯然並未擺脫深水區困境。兩位主帥應深思,如何儘早談妥搭配模式以及政策合作的方向,讓支持者安心,也讓下一階段的選戰能夠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