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毀臺計劃疑雲 蔡政府要審慎因應

中國時報社論

美國電臺主持人尼克森16日推文指出,白宮有「毀滅臺灣計劃」,經前立委蔡正元披露後,外交部第一時間澄清,消息來源完全未經查證,並指控國內一些有心人士刻意藉此放大疑美論、反美論,破壞臺美夥伴關係。其實與其爭辯這則推文是否屬實,更應警惕的是一則小小推文爲何引發軒然大波,國內外高度關切、憂慮臺灣安全的脆弱,但蔡英文政府不容任何質疑、討論。

外交部不宜亂貼標籤

中國大陸氣球飄浮到美國的意外使美中敵意螺旋上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被迫延後訪問中國,他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的會談針鋒相對,不歡而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週年的前夕,美國公開懷疑、警告中國支持俄羅斯的嚴重後果,而中國則以王毅訪問莫斯科迴應。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之下,臺灣安全情勢更爲險惡,如美國軍方將領就不斷髮出警訊。

其實,對尼克森的推文風波,外交部可以明快、果斷處理,透過美國白宮或國務院發表聲明,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外交部卻越俎代庖發表聲明指出,此消息來源完全未經查證,以近年臺美關係持續正面發展,美國行政部門高層不斷展現對臺海和平穩定的支持與對臺灣的堅定承諾來看,相關說法也絕非事實。冗長的聲明沒有釐清事實,反而引發更多爭議,雖然美國在臺協會22日出面澄清,但已難平息風波。

外交部最不應該的就是動輒對於美臺關係發表不同論點的人士貼上「疑美論」、「反美論」的標籤,要徹底壟斷美臺關係、甚至整體對外關係的發言權,完全忽視臺灣人民對安全福祉的合理關切。若以外交部的標準,美國學者、專家、智庫對於美臺關係、臺海安全的評論分析都屬於疑美論。

美國夏威夷智庫「太平洋論壇」日前發表「臺灣淪陷後的世界局勢」專題報告,以外交部一再強調美國對臺灣支持堅若磐石來看,這些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想定,必屬疑美派。美國康乃爾大學中國暨印太研究教授白潔曦在《華盛頓郵報》發表專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應該威懾、不是挑釁北京〉。她強調,美國對臺灣的支持目標不在保證臺灣永遠分離或正式獨立,國會決議案承認臺灣爲獨立國家,揚棄美國長久的一中政策是不明智的,只會挑釁而非嚇阻北京,這種論點與民進黨的臺獨主張完全背道而馳。

白潔曦並指出,雖然美中面對國內嚴峻壓力,美中臺三方都應避免戰爭,華盛頓應盡全力「不戰而勝」,而非又一次的「戰而不勝」,美國領袖應持續強化美臺非官方關係,特別是經濟與文化層面。但在現實面,當前美臺最關切的議題是如何加強軍備,打造臺灣成爲刺蝟島,至關美臺雙邊利益的自由貿易協定卻停滯不前。

俄烏戰爭應深刻省思

《華爾街日報》的〈美國會真的防衛臺灣?〉專文嚴厲批判,面對危機,華府戰略準備不足,拜登的政策實際上削弱威懾能力,他公開承諾防衛臺灣或許可延後衝突時間,但美國對軍事工業基礎及生產能力投資不足,即使立即全面提升,也需6年時間,無法迅速提供臺灣足夠的軍備。

《華盛頓郵報》與《華爾街日報》是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媒體,對於拜登的中國及兩岸政策經常性提出良性批評與建議,臺灣新聞自由度位居亞洲第一,但蔡政府卻不能容忍不同論點,大開民主倒車,也造成臺灣的外交政策及對外關係脫離現實,自陷戰爭威脅之中。

俄烏戰爭導致全球地緣政治對抗加劇,美中戰略競爭不斷上升,美國利用臺灣牽制中共的企圖更爲明顯,甚至雙方因臺灣問題終須一戰的論調甚囂塵上,但所有的兵棋推演都顯示,美中實力可能旗鼓相當,結局必然是沒有贏家,臺灣2300萬人成祭品。惟民進黨政府堅持親美反中路線,完全配合美方佈局,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

統一臺灣固然是中共的歷史性使命,但中共沒有武力攻臺時間表,和平統一仍是優先選項。中國大陸外長秦剛日前表示,停止鼓譟「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就是要避免俄烏戰爭在臺海重演。但美中因臺灣問題終須一戰的宿命論持續發酵,民進黨政府堅持抗中保臺,不惜以臺灣安全及人民福祉爲賭注的態度,在俄烏戰爭1週年之際,應該深刻省思,調整抗中反中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