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寬鬆貨幣週期 有望帶出獨立行情

觀察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性,可看出基礎建設與消費中的汽車,是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但9月起,疫情干擾使得消費動力減弱,10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爲49.2,較9月份50.1有所降低,主要受到十一長假以及疫情影響,生產相關的數據回落所致。其他如建築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因爲疫情影響有所回落。

未來大陸經濟可以觀察房地產、汽車銷售及防疫政策的調整。首先,先前爛尾樓影響了市場購房信心,各地政府推出保交樓政策,可以看到竣工面積年增率,已從6月最低點回升到10月的小幅衰退5%。而房地產銷售進度,截至10月30日過去一週,新房與二手房銷售約358萬與134萬平方公尺,較2021年同期衰退23%與成長74%,可見十一長假前頒佈的一系列二手房交易利多政策,的確有助房市復甦,後續若房價可以止跌,新房銷售數據可望隨之改善。

至於防疫政策的調整,未來可觀察老年人疫苗接種比重、新的疫苗或藥物審批速度,以及官媒對疫情的表態。首先,截至10月中旬,大陸60歲以上人口完成兩劑與加強針的比重,約當86%與67%,整體疫苗施打比重約當92.5%。其次,大陸9月新審批兩個疫苗,其中康希諾鼻噴疫苗屬於腺病毒疫苗,疫苗原液使用劑量可望較其他疫苗減少三分之二,意味生產量可望放大。

最後,10月下旬,包括鄭州發表新冠病毒可治可控,或上海醫生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對於人體傷害已較兩年前減弱的資訊,都沒被大陸網信辦刪帖,可以看出防疫政策方向已略有調整。

二十大召開後,市場擔心集權統治取代過去的共同領導,可能導致偏向左派的走向,更嚴格執行共同富裕的政策,且擔心新的政治局常委缺乏中央或是經濟執政能力,對未來經濟走向不利。但24位新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包含許多高學歷、具備製造以及高科技背景的成員加入,仍可看出未來大陸對製造與高科技產業的重視。

從資金面來看,受到歐美升息以及外資對於二十大擔憂,10月深滬港通賣超了人民幣(下同)573億元,賣超幅度超過今年4月上海疫情的水準。觀察過去幾年,包含中美貿易衝突、武漢疫情、上海疫情等,外資賣超累計賣超幅度400億~500億元,就是接近上限的數據。近期累計賣超已來到過去的上限。

從大陸企業獲利來看,排除金融業的企業獲利,第三季約成長3.1%,其中以農林漁牧、電力設備(新能源相關)、原物料(煤炭與有色金屬爲主)獲利成長靠前,因爲第二季上海疫情的低基期,2022年單季獲利低點已經出現了第二季。

因爲歐美升息不確定性以及市場對於二十大擔憂,短期盤勢仍有波動,但是從產業發展來看,信創以及醫藥產業屬於政府支持方向,未來幾季可望有比較好的表現。其中信創就是信息技術的運用創新,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大陸逐步於黨政系統進行包含PC主機、服務器以及相關軟體的國產化。預估2025年前黨政系統以及八大產業都需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國產化,對於相關供應鏈業績有所幫助。

醫藥方面,大陸官方對集採政策態度趨於和緩,加上9月底提供醫院低息貸款,鼓勵醫院加速購買疫情期間延後購買的醫療設備,這些均有助於醫藥產業後續幾季的獲利成長。(作者爲羣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洪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