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創「基因編輯」湖羊 體重增長加快25%

安徽廬江工人湖羊喂草。(圖/CFP)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

培育瘦肉多、脂肪少」的品種羊只,滿足市場需求,有別於近日在臺灣熱議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大陸江蘇省農科院腦筋動到了「基因編輯」上,於近日宣佈,培育出世界首例肌肉生長激素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

江蘇省農科院5日對外揭露,研究人員利用新一代精準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技術,對特色綿羊品種「湖羊」的MSTN基因進行編輯,並於2020年9月20日,獲得世界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迄今已出生5只,其中2只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兩月齡體重普通湖羊大25%左右。

▲湖羊是綿羊的一種,在大陸也廣泛做爲肉羊食用浙江湖州甚至固定舉辦湖羊文化節。(圖/CFP)

據瞭解,生物體內的肌抑素(Myostatin)由MSTN基因編碼,是一種肌動蛋白、一種由肌細胞產生和釋放的蛋白質,作用於肌細胞的自分泌功能,缺乏肌抑素的動物,將能擁有更明顯的肌肉量。

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草食動物研究室首席專家曹少先舉例比利時藍牛就是因爲MSTN基因的自然突變,出現雙肌性狀,從而讓動物生長速度加快,肌肉發達如同健美運動員

根據統計,大陸羊肉消費量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527萬噸,年增3.9%,但本土羊肉產量僅爲488萬噸,年增率2.6%。江蘇省農科院表示,湖羊有繁殖力高、耐溼熱、宜舍飼等特點,經MSTN基因編輯的湖羊,可保持原有優點,同時彌補體型小、產肉性能不佳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畜牧業中採取「基因編輯」手段,是否被視爲「基因改造」,或遭列管,一直是行業中僵持不休的討論,支持方認爲,破壞部分基因片段、讓基因自行修補變異的基因編輯技術,沒有插入外源基因,和傳統育種無異,不應視爲基改;反方則認爲,基因編輯會有「脫靶效應」,可能產生副作用,很多實驗中亦曾發現染色體混亂、蛋白質異變情況無法證明基因編輯技術絕對安全。

目前,國際上美國、日本澳洲等國家將基因編輯農作物,視爲非基改,但歐盟仍認定基因編輯屬於基因改造,在社會一般認爲,基因編輯動物比基因編輯農作物風險更高的情況下,大陸首例基因編輯湖羊未來若投入市場化養殖,勢必再次掀起一番討論。

► 欸~妳過來一下!妳過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