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開翔揮灑街屋 臺味生活感

畫家鄭開翔勤跑臺灣街頭,留下屬於庶民溫馨記憶。(張鎧乙攝)

很多人喜愛歐洲街景,彷彿走進畫中。卻有一位來自臺灣屏東的畫家鄭開翔,用水彩速寫記錄臺灣從北到南100間街屋。舉凡常見的鐵皮屋白鐵水塔遮雨棚錯落廣告看板,這樣「醜醜的」景緻,在他眼中卻是臺味的最佳代表,「很多人問我爲何專挑破破爛爛的房子畫,但畫起來又真的很好看?我想是因爲破破爛爛的房子上,累積的是真實的生活感。」

從軍作畫 遭揶揄心裡

打開隨身攜帶的速寫本,鄭開翔坐在路邊,用鋼筆墨水快筆揮灑,勾勒出眼前的迪化街街景,再用水彩上色,快的時候,半小時就能完成一張16開大小的街屋速寫,「這間魷魚羹我畫過很多次,可惜它的招牌換新了,原本招牌舊舊的,比較好看。」

讓人意外的是,鄭開翔在畫下這些街屋之前,其實並非以藝術爲業。他是讀軍校職業軍人,但童年時在喜好藝術的士官長父親薰陶下,從小就讀美術班大學政戰學校美術系,畢業後要服役十年才能退伍。在軍中,不只一身畫技無處發揮,還曾被長官揶揄他「個性浪漫」、「就會畫畫」,「我回答:以後不畫了,要把畫筆丟到海里去。說是這樣說,但心裡很難過。」

看書開竅 畫畫如此日常

直到2013年,鄭開翔在書店偶然看到城市速寫書籍,才發現原來畫畫可以這麼生活、這麼日常,任何東西都能入畫。他在臉書開設粉絲團畫街頭速寫,決定退伍投入創作。作品在網路上斗南生活美學館注意到,邀他去畫斗南風景,開啓他街屋速寫的新頁,「斗南雖然看似是比較鄉村陌生地方,但實際走下來,卻發現很多有趣之處。」

例如走在大街上,鄭開翔會開始看見路旁店面之間,有時會有巷子或是小門,穿過巷子走到底,竟然發現有個市場,「這些事我以前都不會注意到。」他起心動念,回頭畫屏東,接着走遍臺灣東岸西岸畫街屋,最後挑選100間,分析街屋特色樣貌,寫成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也陸續出版《街屋臺灣》、《速寫臺灣》二書。

轉角驚喜 動念彙集出書

鄭開翔所到之處,習慣實地用腳走訪,用眼睛觀察、相機拍照,捕捉當下的街景印象,環境允許的時候找地方就地創作。他也發現每個地方的街景有其個性,「例如嘉義的房子,常見雨淋板、木造結構,可能是因爲早年阿里山林業發達,木造的房子多。宜蘭則是滿街機車都有檔風板,還有澎湖因爲風太大,商店招牌不會『長出去』,反而全部『縮起來』,這些就是一個城市的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