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查價烏龍的警訊
颱風天菜價連翻飆漲全民荷包大失血,民衆大喊吃不消,紛紛要求政府拿出具體行動來穩定菜價,讓民衆在遭逢淹水、土石流等災害之苦時能少受點折磨。過去對於風災期間任意哄擡菜(物)價的行爲,政府高層雖信誓旦旦要予以嚴抓重懲,卻往往查無實據最後不了了之,引發民衆的抱怨和不滿。此次在民怨壓力下行政院農委會特別派員到超市訪查菜價,雖然讓市售部分菜價回穩,卻鬧出烏龍事件讓商家的商譽受損。西諺有云:「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此事件看似查價人員的無心之過,但是卻凸顯出農政官員對農情、物價和菜價的生疏,不免讓國人對農業最高行政機關-農委會官員的專業能力產生嚴重質疑。這對於民調滿意度已經相當低迷的馬總統更加雪上加霜,政府高層不能等閒視之,應找出問題癥結所在,虛心檢討改進,才能重拾民衆(包括農民)對政府的施政信心。
產銷失衡已經成爲臺灣農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對於菜蟲剝削的長期困擾始終無解。由於對農情掌握缺乏及時性,讓官員們在面對媒體提問時失言連連,看不到同理心,讓中央主管機關農委會遭外界批評,官員多窩在臺北冷氣房內開會做決策(不願到現場實地瞭解),以至於和實際農作情況、農民真正需求等脫節引發相當大的農怨,也反映在歷次選舉的支持度上。政府多項號稱「惠農」的新措施推出後,經常聽到的是農民的罵聲而不是掌聲,偏偏官員們又不善於與農民溝通,缺乏說服力,在民間強大的反彈聲浪下,基於政治考量七折八扣的結果,往往與政府、學者原先預期的目標和成果出現極大的落差,不僅原有問題沒解決,反而重重傷害到政府的威信,也讓人爲臺灣農業未來的處境感到憂心。
有鑑於此,中央政府主管機關的官員們除了應採取更加務實與效率的行動,加速穩定國內混亂的菜價行情外,爲改善農政官員的服務品質和提升其行政效能,機關首長應以身作則去除下鄉做秀心態,積極回覆過去農復會(農委會前身)時代深受農民肯定和信賴的榮光,並透過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課程安排,邀請相關學者專家教授羣衆心理以及與農民溝通的技巧,加強實務演練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對於現職農業人員針對現行國內外農業資訊、農業談判、農業法規、農情、農業貿易、農業產銷、其他等農業議題進行不定期考覈(包括測驗、、抽考、專案報告等)並列入年終考績和員工升遷獎懲的重要項目,纔會讓原本抱持鐵飯碗心態的公務員,有動能願意到現場去傾聽農民心聲,瞭解農民的疾苦,做爲日後計劃、政策擬定和執行上的重要依據,才能真正縮短政府官員和農(人)民間的距離,也纔不會一再讓民衆看笑話,找回身爲國家公務員應有的尊嚴和榮譽感。
另,值得關注的是目前於行政院農委會服務之公職人員不乏研究所畢業即通過國家高等考試直接分發到中央機構服務,欠缺地方基層的歷練和農業實務經驗,極易陷入「書本」治國,「雲端」決策的迷失,還容易產生莫名的優越感,造成地方與中央的隔閡與爭執甚至爆發衝突。而這不但是目前國內中央機構普遍存在的現象,日前郭臺銘認爲臺灣不能再用學者治國,因爲「學者沒有實務經驗,都是從書本學來的,因此學者治國一定誤國」的說法並獲得高達63.4%的民衆支持「學者誤國」論點,即呼應了上述的觀察。要端正這些缺失,政府人事單位應該研究建立中央和地方公職人員互調的管道和機制,並且把基層服務經歷列入中央機構人員升遷的必要條件,相信會有助於公部門決策品質以及執行力的提升。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