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風波!大學學費拔河戰雙方皆有理 教部左右爲難
▲教育部長蔣偉寧陷入學費調漲問題的拔河戰。(圖/東森新聞提供)
大學學雜費調漲問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各大學資金缺口逐年增加問題有苦說不出,希望教育部放手給漲,但面對油價大幅調漲、電費又傳將漲的民衆而言,這波「漲」潮未平另一波又起,只能大動作陳情凍漲,雙方說法都有道理,讓左右爲難的教部近日只好宣佈僅凍漲1學期,並承諾未來將推出透明化的學費調整政策。
對於社會未來發展而言,高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但須仰賴充足經費支援的高等教育卻因近年來的金融海嘯、天然災害等各種原因,近3年學費都沒漲,讓各大學資金缺口越來越大,不得不大力提出喊漲的聲音。
事實上以99學年度世界主要國家學雜費佔國民平均所得比率及賦稅負擔率來看,臺灣公立學校學雜費1學期平均新臺幣2.9萬元,佔國民平均所得比率爲11.31%,私校平均爲5.5萬元,佔21.18%,遠低於美國公立學校學費佔的22.59%、私校佔73.97%,也低於亞洲國家日本、韓國的學費負擔率。
許多人認爲相較於國外的大學,臺灣的大學無論是軟硬體設備或是教學資源都略遜一籌,其原因也在於低廉的學費。由於學校人員調薪要各大學自己埋單等各項成本支出,導致各大學資金缺口越來越大。臺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表示,綜合各項支出,就連拿了最多政府補助的臺大資金缺口都達2億元,如果學費不漲,必定影響教學品質。
近日油價大幅調漲,許多民生用品跟着漲,電費也傳將漲,僅民衆的薪水沒漲,讓學生及家長很難接受學費調漲,但支持學費調整的人也認爲,什麼都漲,就學費不能漲,這是說不過去的。兩邊說法都有道哩,讓教育部左右爲難。
教育人士分析,原本今年沒有意外和選舉,應該是適合調高學費的時機,但卻遇到一波「漲」潮,導致各種反漲聲浪升高,而相較於其他反對聲音,各大學算是「好說話」的一羣,加上漲幅也不大,所以教育部向大學「摸頭」是可以理解的。
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有套基本調幅公式,參酌學校教學成本及受教者負擔能力,依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和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以及其他相關指標,覈算公告每年學雜費基本調幅,並且不得超過2.5%。若依據公式計算,101學年度學雜費基本調幅爲1.76%,以公立學校1.5萬名學生來算,學費收入最多增加250萬元左右。
教育部2日宣佈,決定做出要學生「安心穩定」的方案「凍漲1學期」,也就是今年不會漲。雖短期的爭議總算解決,但長期問題還是存在。校長出身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很清楚,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各大學立場實在爲難,爲避免每年漲學費拔河戰,蔣偉寧堅持,半年內學費政策將出爐,學費調整常態化,過程透明化,相信這也是全民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