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說老臺北 美好天龍國

臺北人、作家張大春,在養和堂參藥號前細數前塵往事,藥房樓上曾是知名臺式居酒屋「攤」。(鄧博仁攝)

近年熱衷寫史寫字的張大春,去年寫一篇追憶老臺北的文章,沒想到卻一篇接着一篇寫了下去,不只出了散文集,還錄製podcast,在廣播節目中召喚各方人馬的「非天龍國」美好記憶

買醉結緣 人事已非

張大春說,在大家對臺北有着傲慢、沒有同情心、不食人間煙火負面印象之前,他的老臺北,卻是一個不介意你來自何方,充滿好奇心、求知慾和想像力,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城市

張大春走近臺北和平東路一段的養和堂參藥行二樓在數十年前是一間名叫「攤」的臺式居酒屋,要從建築物旁邊的樓梯進去,如今連樓梯都已經消失。曾經,許多作家、記者藝術家,都在「攤」買醉,如今只剩空蕩蕩的屋子騎樓站着排隊等跟攤販買蘿蔔絲餅的人龍,早已看不出當年頹廢的氣息

張大春回憶,「其實來『攤』就是去喝酒,沒能學到什麼。」

但他在「攤」認識了藝術家朋友李安成、葉清芳,又再認識斜對面龍瑞棉紙店主老樑。這幾個老朋友,數年前竟在短時間接二連三離世。張大春至今仍每年走訪龍瑞,幫店家春聯。寫完離開後,他站在和平東路羅斯福交叉口,指着不遠處騎樓的一根柱子,「葉清芳就是倒在那邊。」

張大春談起記憶中那個新事物、新機會到處發生的「老臺北」,他的發語詞是「我們那個時候啊」,然後隨即停下、改口,「哎,一講『我們那個時候』,這個口頭語就不好。我已經很少講,很自覺地不要講這個。」

細數往事 案外有案

《我的老臺北》寫的正是「我們那個時候」,包括1950年代的三輪車、1960年代童年居住的眷村老家、搬遷後的新家公寓、陪爸爸打網球的「愛國西路紅土網球場。還包括1980年代詹宏志羅大佑等多位青年合資麥田咖啡館,以及他與高陽高信疆勞思光的賭癮,還有李師科搶案當時一樁警方刑求案外案

書裡寫的臺北,很多早就人事已非,但張大春不是帶着懷舊的眼光心情寫下,「停下來把往事想過一遍,不光是重新溫習生命的記憶,而是理解過去跟自己現在的連結,因果或相關性,更知道自己爲什麼是現在的樣子人生走過去,是死一遍,要是忘記它,就是死第二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