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仝小林, 中醫治療糖尿病“第一人”, 打破中藥不能降糖的斷言

仝小林是我國中醫藥領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1956出生于吉林。他的母親是西醫,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醫,冒着槍林彈雨在戰場上救治我們的戰士,立下赫赫功勳,救人無數。後來,爲了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她自學了鍼灸,爲了獲得臨牀經驗,更快進步,她用自己的身體試針。在母親的影響下,仝小林從小立志學醫,他曾寫過一篇想學醫的作文:“當一名白求恩式的大夫”。

1978年,他考入長春中醫學院,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在這裡,他碰到了一位非常牛氣的教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28部脈,又把奇經八脈和14經脈完整地背下來。仝小林當場愣住,被徹底征服,從此一心跟隨這位教授學習中醫。這位先生就是名醫陳玉峰教授。在陳老的悉心指導下,仝小林打下非常紮實的中醫理論功底。後來,仝小林又跟首屆國醫大師李濟仁教授學習《黃帝內經》,同時將基礎理論與臨牀實踐緊密結合,醫技不斷提高。

上世紀80年代,蘇北地區爆發流行性出血熱。此時,他正在跟隨周仲瑛教授讀博士。周教授是我國危重症方面的專家,此時一直奮戰在抗擊出血熱疫情的一線。而仝小林的博士生涯基本上就是和周教授在一起抗擊疫情。正因爲如此,他積累了非常多的重症臨牀救治經驗。在周仲瑛教授和仝小林的共同努力下,出血熱的病死率從10%下降到了1%。

1991年至1994年,仝小林在日本的一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由於中醫理論功底和臨牀經驗豐富,日方多次以高薪挽留他。但是,極其愛國情懷的他,毅然回國,報效人民。回國後,仝小林擔任了中日友好醫院中風和雜病科主任。上任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中醫糖尿病科,這在全國是第一次。

當時,外界對中醫治療糖尿病並不看好,認爲中藥並沒有降糖的功效。而且,中醫用消渴理論來治療糖尿病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療效不顯。仝小林卻堅定地認爲,中醫中藥肯定能夠治療糖尿病,而且傳統的“陰虛爲本,燥熱爲標”的治療理論是不合適的。

於是,他組建專門團隊,潛心研究糖尿病的中醫新療法。他們將樣本擴充到了500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後發現,僅有13%的患者出現了消渴症狀,而大部分患者都沒有出現。

通過反覆研究《黃帝內經》中脾虛的理論,他提出用“中滿內熱”的理論來治療糖尿病。他將糖尿病的中醫病名確定爲“糖絡病”,就取得了非常好的降糖效果,並重新進行了中醫上的分類、分期和分證,首創“開鬱清熱法”治療糖尿病,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讓很多糖尿病人擺脫了終身服用降糖西藥的苦惱,有效解決了“中藥不能降糖”的歷史性難題,有力打破了某些人的斷言。

2017年,仝小林牽頭編寫了《國際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這是第一部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有力推進了中醫藥專病國際標準化。2020年,仝小林被中央宣傳部等6部門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