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不僅能消渴

根據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糖尿病報告》,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約爲1.1億,佔成年人口的十分之一,預計到2040年將增長至1.5億。同時,約有5億中國成年人處於糖尿病前期,面臨較高的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糖尿病本身雖不致命,但其併發症卻是導致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併發症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併發症尤爲嚴重,血糖水平異常升高可引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若不及時救治,將直接威脅生命安全。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心腦血管問題,血糖控制不佳、血壓和血脂不穩定時,冠心病和腦卒中的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在微血管併發症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爲普遍的,其症狀包括視力模糊、視野縮小、視力下降和眼底出血等。報告強調,糖尿病的流行對公衆健康及社會經濟造成了深遠影響。以2020年爲例,全球約有370萬人因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去世,中國每年也有近100萬人因此喪生。爲了應對糖尿病問題,全球每年投入超過8270億美元,中國亦承受巨大壓力,每年需投入約1734億人民幣(相當於250億美元)用於糖尿病的管理,佔醫療總支出的13%。因此,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亟待加強。

一、中藥降糖很靠譜

在糖尿病的中醫藥治療領域,存在一種普遍的誤解,即認爲中藥僅能作爲輔助手段,而降低血糖水平必須依賴於西藥。然而,《糖尿病中醫藥臨牀循證實踐指南》明確指出,若辯證準確,單獨使用中藥複方(例如由黃連、黃柏、知母等多種中藥組成的配方)不僅能夠取得顯著的降糖效果,還能夠改善血脂異常、代謝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癥、肥胖等代謝綜合徵的症狀,並對糖尿病的早中期併發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一些具有顯著降糖效果的中藥,如桑葉、苦瓜、黃芪、麥冬等,也已被發現。桑葉自古以來就被用於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本草綱目》中記載,桑葉汁煎煮後飲用,能夠緩解消渴症狀,止咳並清熱,同時有助於明目和促進頭髮生長。桑葉茶中含有的特殊成分1-脫氧野尻黴素,能夠抑制小腸中將多糖分解爲葡萄糖的α-糖苷酶,從而阻止血糖上升。黃芪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其性質溫和、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等功效。傳統中醫在治療糖尿病時,通常將黃芪作爲主要藥物。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黃芪能夠通過多種途徑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並降低血糖水平。此外,黃芪還具有增強免疫力、強心、利尿、降血壓、保肝、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蛋白尿等作用,對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治療尤爲適宜。麥冬具有養陰生津的功效,能夠清除心肺之熱,養陰除煩,潤澤心肺,止咳潤燥,並有助於促進胰島細胞功能的恢復、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水平。動物實驗發現,麥冬多糖能夠降低血清胰島素水平,保護胰島,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處方中經常被使用。

二、糖尿病不僅僅是“消渴”

在中醫領域,糖尿病常與“消渴”一詞聯繫在一起。消渴,顧名思義,指的是消瘦與口渴的症狀,亦即通常所說的“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體重減輕。然而,消渴僅是糖尿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着中醫對糖尿病認識的不斷深化,目前普遍認爲糖尿病的起始階段常與肥胖相關,隨後可能演變爲“脾癉”,最終轉變爲“消渴”,並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在中醫理論中,糖尿病被劃分爲“脾癉”和“消癉”兩大類。其中,“脾”型較爲普遍,患者通常體型肥胖,並伴有血脂、血壓及血尿酸水平異常,多見於2型糖尿病患者;而“消瘴”則主要出現在1型糖尿病中,其特徵爲患者在發病初期即呈現消瘦狀態。中醫進一步將糖尿病的發展過程分爲四個階段:鬱、熱、虛、損,分別對應糖尿病的前期、早期、中期及晚期(即併發症期)。現代中醫在借鑑西醫對糖尿病診斷的基礎上,運用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類型和病情階段,實施早期綜合治療,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歸根結底,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相關疾病,即便有再好的藥物,也無法完全替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作者:柳州市中醫醫院(柳州市壯醫醫院) 章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