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7千個年輕人前進星、澳工作,還有7萬人想去
企畫、撰文/彭漣漪 攝影/張智傑 責任編輯/溫怡玲 責任美編/劉麗堅
出國拚第一桶金
22K彷彿是一道緊箍咒,讓臺灣許多年輕人看不見未來的希望。於是,有一羣年輕人開始往外遷徙,除了最早起步的大陸之外,他們也看見了新加坡、澳門、菲律賓,寧願離鄉背井,尋找生涯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端盤子、當店員甚至到賭場當荷官,這些原本看不上眼的工作,因爲在國外的薪資是臺灣的二倍,爲了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雖然被稱爲「臺勞」,雖然有高學歷,臺灣的年輕人還是願意出國,從最基層做起。
臺灣年輕人爲什麼願意遠渡重洋找尋人生桃花源?桃花源究竟是希望還是惡夢?《遠見》採訪團隊深入新加坡尋夢現場報導。
10月14日凌晨 桃園機場 飛往新加坡的TZ 205班機 10月13日晚上11點,五個臺灣年輕人拖着行李到桃園機場,搭乘隔天凌晨2點多的「紅眼」班機,因爲要省錢,就選擇只要4、5000元的廉價航空,與家人揮別,踏上未知的旅程。
五個人中有三個是第一次到新加坡,第一次去就是去工作,不少是領新加坡的「基本工資」──3.6萬臺幣。另外二個是去過了,回臺後,選擇再去。
這幾年來,這樣外出到新加坡打拚的臺灣年輕人愈來愈多,今年可達近5000人! 24歲出國工作的自白 餘棠雯: 賺我的人生經驗,每月再存2萬臺幣
畢業後在臺北美麗信花園酒店做了一年櫃檯人員,薪水2.7萬,然後到一家經營日本旅遊的公司工作三個月,薪水3.5萬,但覺得那個工作像老人做的,同事大都是中年婦女,太安逸了,決定離開。大學時就嚮往出國,想到國外工作,澳門工作環境複雜,因此選擇新加坡。
我應徵上新加坡工作後,在臉書上一PO,馬上有60多個人按贊,20幾條留言,大家都說:「你好厲害。」 我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到新加坡工作是第一次出國,媽媽從小訓練我獨立,聽到我被錄取,只淡淡說:「自己要照顧自己。」有六、七個朋友來機場送行,有人開始哭,我也跟着哭,大家就哭成一團。
這一走就看不到這些好朋友,感到很難過。 我第一個工作是在新加坡某連鎖西餐廳,合約說一週工作44小時,底薪3.8萬,結果每天工作12至13小時。早上9點上班,有時到晚上11點才下班,回宿舍還要搭一個小時的車,考上時很興奮,來了後很後悔。
西餐廳裡菲律賓同事很多,20歲出頭,很多已工作2~3年,會欺負人、取笑你,一羣人在你面前說菲律賓話,中間夾雜我的英文名字,知道是在罵我,但聽不懂。 雖然加班有加班費,但我一個月後就辭職,剛好有人介紹愛迪達的店員工作。原本沒有銷售經驗,有些擔心,就只能告訴自己態度要好,專心想如何照顧客人,其他就別亂想。
我4月到愛迪達,早上10點45分工作到晚上9點45分,一天接觸幾十個客人,午晚餐各一小時休息時間,可以固定上下班,週休二日。放假就去運動、打籃球。愛迪達福利很好,年假14天,還有14天無薪病假,在臺灣愛迪達銷售人員薪水不到3萬,在新加坡加獎金每月薪水約4.5萬臺幣。
新加坡人的服務精神有待加強,例如我點咖啡,忘了說要冰的,要求服務生改,新加坡服務生就會沒帶好口氣地說:「早說嘛!」整體而言,臺灣人太有禮貌了,來新加坡很不習慣。 我計劃在新加坡待一年半,30歲前要多跑幾個國家,趁着年輕過自己會開心的生活,想賺人生經驗,不是賺錢。
現在每月可以存下2萬臺幣,當做「夢想基金」,如果回臺灣想開咖啡廳或民宿。但到時可能想法又變了,現在就好好活在當下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1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立即購買遠見雜誌11月號:http://store.gvm.com.tw/catal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