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你好,我是鐵木君。

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信息發展日益成熟的當下,我們的思考能力也逐漸 退化了:

正是這些我們熱愛的東西,在用高頻且同質的刺激,讓我們心滿意足 地,踏入別人爲我們設定的圈套,甚至做出許多偏離事實的主觀判斷。

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爲愛思考的人,能在深度思想重建的過程中,收穫遠高於常人的眼界和格局;

而不願思考的人,就像在溫室待久的花,只能繼續活在別人編造的故事裡,漸漸喪失對生活的控制權。

但又有讀者問了 :都知道深度思考重要,具體該怎麼做呢?

別急!接下來,我將從信息的入腦、過腦、辨別等方面,告訴你如何搭建深度思考模型,以及通向深度思考的渠道有哪些。

乾貨很足,建議耐心看完,一定對你超有幫助。

簡單地說,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審查一遍,一層層揭開蓋住問題的面紗,把真正有用的信息傳遞到大腦,讓你的思維不至於被侷限在表象中。

舉個例子。

我猜,你的大腦絕對會超級無敵贊同「想象中的你」,一眼看過去,簡直爽翻了有木有!

這種下意識反應,只會帶着你朝着情緒上很爽的方向跑,困在了表象的思維裡面,忽視了真正該解決的問題。

怎麼裝好這個「篩子」呢?

很簡單,把一切的問題都看做表象,帶着探究本質的意識看待問題。

具體做法:在面對事件前,先給自己洗腦——

這只是表象,背後一定有我沒想到的本質!

舉個常見的例子。

你發現,父母隔三差五轉發養生的文章給你。

如果被困在表象,你會下意識認爲:老媽/爸怎麼老轉發這些,這些垃圾公衆號真是害人不淺。

於是,你勸導爸媽少看點這類文章,轉身和朋友高談闊論,討伐網絡環境的弊端……

好!停!從表象思維裡跳出來!

現在開始,你是個腦子裡有篩子的人,你會首先跟自己說:

於是你猜測,爸媽年紀大了,身體沒那麼硬朗了,開始注重養生,看到覺得有用的就順手發給你。

所以,你打定主意,開始留意買些按摩椅、保健品寄回去。

這就完了嗎?

不,你還可以思考更深入一點!

你繼續思考,我買這些東西給他們,是爲了什麼?

於是,你決定抽空回家帶爸媽體檢,並搭配營養膳食餐……

再等等,還有沒有更深入一點的?

當然有!

所以你幫他們報名了老年人俱樂部,叫他們跳廣場舞、打太極拳……

於是,你再也沒收到養生的推文……

哈哈,你看,僅僅是過濾了表象,你就突破了思維侷限,享受了一場思維盛宴。

當你自覺運用這個思維,把拋開表象看問題,當成吃飯睡覺一樣正常的事,你就會發現:

請記住這個法子,試試分析身邊的事件,你會發現一片新大陸。

這句話是說:

不然,你就不會發現,我上句話全是錯別字。

病句只是基礎的語句層面的問題,「過腦」的真正含義是糾正邏輯上的錯誤。

大腦很蠢,一看見關聯詞「因爲…所以」「如果…那麼」這類關聯詞等,就自動把前後事件給對號入座了,很少深究這兩個事件到底有沒有關係。

比如:

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但實際上,告白成功絕對不止外貌一個因素,性格、人品、家境也密切相關(除非你長相真秒殺90%的人)。

如果沒跳出這個邏輯的坑,就很容易被帶進去,隱約感覺不對,但又找不到反駁點,於是乾脆拋開不想。

時間一長,養成了「好像是這個理,隨他去吧」的習慣,就很難進入深度思考。

想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時刻提升你的知識儲備庫。

老鐵們先別揉眼睛,我沒寫錯,就是要「槓」起來!

要知道,你所接收到的99.9%的信息,都是別人想讓你知道的信息(包括你正在看的這篇文章)。

甚至可以說,每條信息背後,都可能潛在某個目的。

還有那些打着爲你好的幌子,實際上是推銷產品,或吸引流量的文章,也隨處可見。

小到娛樂新聞吃吃瓜,大到碰見渣男PUA,如果是完全的老實人思維,就很容易言聽計從掉坑裡,成爲某種利益下的犧牲者。

所以,當你聽到某個觀點,尤其和你切身相關時,先別慌亂,內心問一句:

這時,你再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去求證,直到內心中的想法得到驗證。

現在再回頭看,你的思維就已經比別人深刻很多了。

思考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的廣度。

如果你跟別人談論他的認知盲區,那麼不僅你會解釋得很累,還可能被質疑和抨擊:

夏蟲不可語冰,冬天完全超出它的認知範圍;同理,大海和天空,也是井底青蛙的認知盲區。

想盡量縮減知識盲區的範圍,在深度思考時有「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尋找能刺激自己靈感的事,讓自己的思維經歷一次次高飛和冒險。

那麼,怎麼尋找新的靈感和啓迪呢?

1)堅持「跨維度」學習。

時代變化很快,各行各業不同的技能總能變着法地相結合。

堅持填充不同維度的知識,最大限度開拓思維,能防止思想固化,被時代洪流所淘汰。

2)嘗試學一門外語,感受不同國家背景下的趣與樂。

學習英語的人就會知道,學習英語的過程,其實就是探索新的國家和環境的過程,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觀念。

比如,如果不清楚西方教堂的結構,就不明白爲什麼「一貧如洗」的英文,是「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窮得像教堂裡的老鼠)。

3)多聽名人TED演講。

我不得不承認,很多TED演講十分振奮人心,冷靜下來後帶給我更多的是沉思,關於自己,關於人生,關於活着的意義……

每次思考,都是爲「深度思考」這個大作文所積累的素材。

4)多和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人交流,不斷加深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培養跳躍性的思維。

尤其是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流,說不定他說的每句話,都會成爲令你深思的源頭。

如果你熟知故事的套路,就會知道它百年的不變的套路一定是:

比如:

起源、過程、結局,是完整的故事的必備條件,也是一起事件的完整要素。

比如,校門口賣切糕的小販和大學生爭執,街角女生抱頭哭泣等等,這些場景雖然簡單常見,但它們一定擁有前因後果,以組成完整的事件閉環。

而思考探究事件閉環的過程,就是你深度思考的過程。

舉個例子。

你發現間飯菜很合口味的小店,打算以後外賣都點他家的,但發現他們沒開通外賣。

這時你開始追尋起源:

交談過後,老闆告訴你之前做過外賣,後來撤掉了,因爲平臺抽取的費用太高。

這時,你繼續思考:

老闆告訴你,外賣剛流行時還好,近幾年開始提高,一對比,覺得不開通外賣還划算點。

所以你隱隱感覺,這是新興行業的從初期到成熟期的必經道路。

就好比推銷新產品,爲了吸引顧客會打折促銷,等大家都熟悉了,嚐到甜頭戒不掉了,再提高價格,一下子血賺回本。

思考到這裡,你就可以停止了,因爲再往上,就可能進入很專業的研究領域,涉及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工作量大到能寫論文了。

可是……寫完了又沒人給稿費,害。

搞定了起源後,你還可以調轉方向,想想結果。

你也可以把視線轉移到外賣行業上,去思考更加宏觀的問題,比如:

你發現了沒,當你完整地探索時間的起源、過程,和結果後,你已經不自覺陷入了深度思考中。

這時,你的眼光和看法站在更宏遠的地方,關注的焦點從「我吃不到這家店的外賣了」,變成了「外賣行業會席捲全球嗎」,水平提升不止一兩個等級。

給大家總結一下:

1、把一切的問題都看做表象,帶着探究本質的意識看待問題。

2、把「過眼」變成「過腦」,糾正語句和邏輯上的錯誤。

3、用「故事框架法」思考,起源、過程、結局,是完整的故事的必備條件,也是深度思考的主幹脈絡。

4、槓精思維:真的嗎,我不信,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去求證。

5、不斷尋找刺激自己靈感的事,讓自己的思維經歷一次次高飛和冒險。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記得點個「在看」告訴我。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裡,保持清醒的思考是一項珍貴的能力,願你我都擁有。

共勉。

作者:鐵木君,95後連續創業者,兩家文化傳媒公司創始人,冰河鐵馬團隊投資人,一個血液會沸騰的寫作者。

來源:鐵木君

ID:tetemu

圖源:圖蟲創意、pexels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深度思考是我們適應和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也想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學會挖掘事物的本質、洞察未來更多可能性,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學交流羣】。

在這裡,你可以免費學習心理學知識、觀看大咖乾貨直播課,不斷學習新知識,培養思考的習慣;可以與來自不同行業的羣友交流,加深對世界的認知;還可以免費領取【1V1心理職業規劃】,0基礎入行心理行業,發展成爲副業,創造更多可能性!

立即點擊海報,免費進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