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引發的風波

近期,“預製菜進入校園”的話題引發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社會輿論對此呈現抵抗情緒,認爲這是視校園食品安全如無物。社交平臺上也出現了“抵制預製菜進校園”“預製菜豈能進學校食堂”等話題標籤。更有多家媒體發佈社評文章,新京報在文章《預製菜不宜匆忙進校園》中稱,在當前仍有爭議的情況下,爲了保障學生們吃得好、吃得健康,預製菜也不宜匆忙進校園。畢竟,吃到學生嘴裡的餐品究竟如何,不能無人在意。央廣網也有類似觀點“接受預製菜不等於接受預製菜進校園!孩子們的飯菜不能一熱了事!”。綜合來看,在預製菜這個概念目前還具有爭議的社會輿論環境中,大衆對於預製菜匆忙進入校園這個市場大體是持反對態度。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將預製化食品列爲培育壯大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可以看出,我國在預製菜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上比較大。而根據產業的發展週期規律來看,任何產業在快速上升階段都會存在各種問題,所謂是“野蠻生長期”。這個野蠻生長的標誌有“預製菜概念模糊”“預製菜的範圍界限”“預製菜的企業准入機制不清楚”“產業技術不成熟”“監管標準不統一”等。

2022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達到1017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450億元,具有很強勁的發展生命力。但是與此相悖的是,社會輿論對於預製菜的認可度還沒有與之呈現正相關。目前,在社會輿論中,預製菜與“外賣料理包”是等號,預製菜是“科技與狠活”。這背後代表的正是大衆對於預製菜的品質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營養問題等存在質疑情緒。

目前預製菜產業正在發展,各種矛盾也應運而生,爲應對預製菜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消費權益風險、輿論認知風險等多方面的風險,需要相關部門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從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規範、助力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提高消費大衆對於預製菜的認可度着手。通過有力的宣傳手段,加強預製菜的宣傳和教育,讓消費者對預製菜形成更加客觀和正面的認識,不產生全盤否定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