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永續自然資源管理 企業當責
企業的營運活動無時無刻不影響着自然資本和生態系統服務。如同IPBES報告提及,人類的活動是影響全球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大幅衰退主因,而企業的營運生產流程也直接與間接參與改變自然,包括從自然取用生產所需投入的自然資源(例如:製造水泥所需要的礦物、養育乳牛所需要的土地),或者在生產過程中除了產品外的產出(例如,晶片製造後排出的廢水、燃燒煤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可能對自然資本與狀態產生影響,進而導致環境資產、以及其可以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的變化。
部分產業因爲其營運以及生產流程的特色,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尤其大的影響。由153個金融機構所成立的生物多樣性金融組織(FfB)於2023年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以MSCI世界指數中的250家企業的生物多樣性足跡進行分析,以產業爲單位統計公司營運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產生的影響大小。
對生物多樣性有較高影響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爲:食品、飲品與菸草、原材料,以及能源,在整體產業中的影響佔比超過一半。
目前國際上對如何衡量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與依賴的方法仍未有一套公認標準,而由於缺乏單一衡量標準或指標來掌握生物多樣性的所有面向,企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與依賴通常難以衡量並系統性地進行評價。
然而,目前企業衡量與評價生物多樣性的推動已有進展並逐步取得共識,且評價方法也正在快速發展,生物多樣性足跡(biodiversity footprint)即爲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方法之一,也已經有許多與其有關的計算工具出現。
目前最常見到,用以針對營運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進行量化比較的足跡指標,則包括平均物種豐富度(Mean Species Abundance)與物種潛在消失比例(Potentially Disappeared Fraction of Species)兩種。如果能對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服務的流量進行衡量,企業就能對其進行管理。如果能管理,就能避免破壞價值,乃至復原其價值。
爲衡量與評價企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需要了解企業活動、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以及這些影響的相關成本與效益之間的因果關係。
企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可能爲直接或間接,也可能是正面或負面的,例如,資源過度開發、棲地的流失或覆育、生態系的破碎化或豐富、污染、引入外來種或加劇氣候變遷等。
目前主流的方法學工具傾向透過衡量企業營運所在地之生態系或物種產生了哪些變化,進一步量測其對生物多樣性之影響。
實務上企業可使用圖資工具瞭解營運地是否位於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Key Biodiversity Areas, KBA),或者是否與被列爲IUCN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s)、高保育價值(High Conservation Values)之動植物棲息地重疊。
國際金融公司(IFC)的第六號績效標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永續自然資源的管理》則針對企業開發可能會影響自然界或「重要棲地」時,要求其依照當中的要求進行評估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