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永續投資 打造 ESG 經濟
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流程和決策中,希冀透過金融資本的力量促使企業建立永續思維與營運策略。(網路圖片)
過去,企業盛行股東資本主義(shareholder capitalism),以極大化股東報酬爲經營目標,過度短視近利並忽視了對環境、經濟、社會和其他利害關係人造就的長期負面影響,後果便是不可逆的氣候變遷、大規模的環境生態破壞、持續擴張的貧富差距、對人權的忽視,及教育和工作機會的不平等問題,而這些困境遂成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所致力解決之議題。
責任投資原則興起
足見,商業營運活動產生的負面衝擊已然對環境與社會帶來反噬,爲使全球永續發展,各國政府積極設立永續相關政策規範,招募和培訓永續專才,並與產學界攜手推動產業永續與數位轉型,而箇中關鍵即須仰賴大量資金之牽引。
此外,在環境、社會和治理的負面因素侵蝕企業利潤情況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興起,旨在推動掌握金流命脈的金融機構,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流程和決策中,希冀透過金融資本的力量促使企業建立永續思維與營運策略。
如今,在投資者永續意識和興趣日益提升,且諸多文獻提出證據表明財務績效指標與ESG因素正相關的情形下,永續投資興起,衆多資產管理者、金融機構、基金經理人開始採用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所識別之七種永續投資方法,應用於投資組合風險管理,規避ESG相關風險,亦化危機爲轉機,尋覓因應ESG議題而生之新商機,追求長期可觀的超額收益。
據彭博社分析,全球ESG資產管理規模預計於2025年突破53兆美元,約佔總資產管理規模三分之一。
爲使資金導流至對於永續發展有實質助益的項目和企業中,金管會推動「資本市場藍圖」,包括建立永續債券專板,截至2022年底流通在外發行檔數爲138檔,發行餘額已逾新臺幣3,800億元;透過證交所與櫃買發佈ESG相關指數,並授權金融機構發行相關指數商品;推廣綠色投資與籌資,並要求投信業者於投資及風管考量ESG因素;設置境內基金ESG專區,強化ESG基金資訊揭露,並透過嚴格審查防堵漂綠(greenwashing)。
透過公司治理監督
在政策與投資趨勢加持下,金融機構得以發揮資本的力量,引領企業將其營運目標轉化成爲環境、社會乃至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福祉與滿足需求的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鑑此,企業亦須透過良好的公司治理進行監督、追蹤和管理,以達成上述願景,並用更優異的績效與韌性來持續地應對接踵而至的ESG挑戰。
舉例而言,設置獨立董事與改善董事結構,可基於更多元全面觀點進行ESG政策與戰略制定,且確保監督機制之獨立和有效性;透過充分且透明的ESG資訊揭露,利害關係人可掌握和評估企業非財務表現,建立對企業的信任,同時也彰顯企業善盡其社會責任。
因此,金管會也於2023年推出「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延續與強化公司治理3.0的推動方針,以期透過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來全面解放資本市場力量,解決永續困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