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鷹號首飛 國機國造里程碑

空軍新式高教最新進展一覽 總統英文赴臺中漢翔沙鹿廠區,觀看「勇鷹」新式高教機首飛展示。圖/彭媁琳

中科院及漢翔主導研製的空軍新式高教機「勇鷹號」,22日在總統蔡英文見證下首飛成功,這是繼31年前經國號(IDF)戰機首飛後,國機國造再次締造歷史性的一刻。漢翔承製空軍新式高教機總架量66架,預算經費686.4億元,其中約372億在臺灣完成,漢翔預定2026年全數交機給空軍,新式高教機的「國家隊」儼然成形

「勇鷹號」22日完成首飛後,未來受惠廠商包括國外彈射座椅的英國馬丁貝克國內有千附的縱梁拓凱減速板蒙皮駐龍白鐵隔框、天陽風檔前框、燁鋒的鋁合金物料、晟田的發動機零組件加工,及工研院/中科院的3D列印零件等108家供應商,共拿下100多億元訂單;至於漢翔則獨拿「勇鷹號」200多億元訂單。

總統蔡英文22日出席「空軍新式高教機首飛展示」時表示,「勇鷹」號首飛成功,代表兩個重要意義:第一,國機國造帶動了國內航太產業的大發展、大進步。新式高教機的專案不僅創造了兩千多個就業機會,更能傳承經驗培育出新世代的航太產業技術人才;甚至建置航空的研製能量,更被美商評價具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水準

第二,研製新式高教機給空軍弟兄最好的訓練環境,同時,新式高教機具有自制率高、後勤維持成本低,及系統整合自主性高等特性,後續可配合空軍需求進行構改跟性能提升,這也是我們落實國防自主的重要環節。

另新式高教機已完成一系列地面工程測試,爲了確認飛機結構安全無虞,由中科院執行的「靜力試驗」也已通過驗證。接着,還會展開第二架「勇鷹」號測試機的「結構疲勞測試驗證」,目標滿足30年壽期、或8千小時飛行的需求指標

蔡英文回憶,四年前當政府提出高教機要自研自制,當時遇到很多挑戰。有些人質疑航發人才早已凋零,國內航太產業技術和量能已跟不上,更有人主張直接跟外國購買還比較划算。不過四年來,在空軍、漢翔、中科院及所有上下游廠商通力合作下,大家克服所有困難,用具體成績重建社會各界對國內航太產業研製能力的信心

漢翔總經理馬萬鈞表示,新式高教機6月首飛,2021年測試評估,2021年底進入量產,至2026年完成66架交機,之後還有上述高教機「 全壽期」維修商機。他透露,「勇鷹號」是國機國造的起手式,其自制率達55%,未來還有初教機及下一代戰機的自研自制計劃,屆時可爲國內航空產業帶來另一波營運「起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