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臺語導覽藝術品 劉昶佑找到自信

現年22歲的劉昶佑擅長用臺語導覽藝術品。(林志成攝)

現年22歲的劉昶佑,過去曾犯不少錯,在高雄明陽中學接受矯正教育期間,他參加廣達文教基金會遊藝獎》導覽達人競賽,他用臺語導覽藝術作品,一開始被認爲是「來亂的」,到最後得到首獎肯定,他驚覺「不用比拳頭,自己也有其他能力贏別人」。

廣達文教基金會過去10多年來投入藝術教育遇見許多激勵人心的成長故事,他們從中挑選12個人物故事,集結成《我的人生不一樣》新書,在今天正式出版。

劉昶佑在國中時期,在校外和人成羣結黨、到處爲非作歹,在各個矯正學校監獄間被轉送着,最後來到了明陽中學。他一直想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決定加入藝術欣賞社,因此透過廣達文教基金會的藝術課程,開始成爲一名導覽小尖兵

「我要參加藝術導覽競賽,其他人認爲我是來亂的。」劉昶佑說,他一開始就像大部分參賽者一樣,用國語導覽,但習慣說臺語的他,說國語總是帶着濃厚的腔調,連他自己都感覺彆扭,最後明陽中學訓導主任吳建德告訴他:「臺語就是你的特色講臺語就對了。」

之後,劉昶佑改用臺語導覽,那一口道地又輪轉的臺語劈哩啪啦把歐洲藝術名作背後的典故變得像民間傳奇一樣詼諧逗趣,因此拿下第七屆《遊藝獎》導覽達人首獎,並得到機會在去年暑假到德國參訪博物館,擴增視野

「我書讀得不多,因此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一幅畫,纔有辦法爲別人導覽。」劉昶佑已離開明陽中學,目前從事車牀工作,他表示,這段藝術導覽的經歷,翻轉了他的人生,不用比拳頭,他有其他能力贏別人。

臺東新生國中一年級的許慈惠,家是宮廟,常有許多人走動,小時候,她的書桌就在祭祀廳旁,畫畫、寫作業時,不時有人會在她身旁跟她聊天。在這樣吵雜的環境裡,「只有沉浸在幻想繪畫世界裡,能讓我感覺和別人是在不同空間。」她喜歡戴上耳機,邊聽音樂作畫,讓想像力翱翔。

許慈惠從小五開始接受廣達文教基金會「創藝 DNA獎學金」補助,每學期有6000元獎學金,得以更安心學畫,不必爲了沒錢買畫具煩惱。她在畫畫的表現相當出色,廣達文教基金會推動「幸運草計劃」,將她的創作轉化文創品,所得再捐助給其他弱勢學童,讓愛的能量與藝術種子持續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