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樓關門關掉了什麼?胡幼偉嘆揪真兇

臺北東區商圈名店永福樓將於2月24日歇業。(資料照片/鄭任南攝)

著名江浙菜老店永福樓確定於2月底結束營業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說,如果飲食也是一種文化,永福樓的離開,應該是一種文化上的損失,而不只是一家餐館的難以爲繼。

他並說,江浙菜曾是外省聚餐第一選擇,外省第二代的溫馨記憶,永福樓典藏了兩代人的共同記憶,但臺北的飲食文化,早已是百家爭鳴,充滿異國風情,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吃江浙菜的文化取向,江浙餐館的落寞,似乎是難逃的命運

胡幼偉並點出另一讓永福樓歇業原因,他說,即使不漲房租,或沒有年金改革,也很難想像,像永福樓這樣的傳統江浙餐館,能永續經營下去。

以下是胡幼偉在臉書上發文內容:

如果飲食也是一種文化,永福樓的離開,應該是一種文化上的損失,而不只是一家餐館的難以爲繼。

江浙菜,在臺北的飲食圈,曾經盛極一時,外省人聚餐,江浙餐廳,往往是第一選擇,剩下的,是依照主人主觀評判,在那幾家裡,擇善固執地每次都選某一家而已。吃到後來,跟老闆服務生都彷彿成了朋友,請一桌,老闆送一兩道菜,是交情基本見證。

他表示,高官巨賈請客,倒不一定會去永福樓這種餐廳。以前的來來,現在的喜來登酒店,恐怕才更夠排場。所以,像永福樓這樣的餐館,中產或中上階層客人,纔是主流。外省人避紅禍而來臺,多半有飄零異鄉悲情,於是,大家在臺北生根落地成家立業後,便喜歡找個名目,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相互取暖,選家吃得順口的江浙菜館輪流做東,高談闊論、酒足飯飽,賓主盡歡

他指出,老字號的江浙餐廳,四、五年級的外省第二代,多半從青少年期開始,就常在永福樓這樣的餐廳吃飯了。以前,跟着大人來吃,後來,進入中年,跟朋友們來此聚餐。所以,永福樓裡,至少典藏了兩代人的共同記憶!

現在,大家早已沒有省籍觀念;臺北的飲食文化,也早已是百家爭鳴,充滿異國風情。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吃江浙菜的文化取向,江浙餐館的落寞,似乎是難逃的命運。即使不漲房租,或沒有年金改革,也很難想像,像永福樓這樣的傳統江浙餐館,能永續經營下去。

然而,對我這樣的外省第二代而言,江浙餐廳,不只是吃飯的地方,而永遠是從小到大的溫馨記憶。在那裡,我們除了享受美食,也浸潤在親族和樂氛圍中,那些包廂裡,有太多關於我們長輩,和我們自己成長經歷的甜美懷想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