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檳榔荖葉敷臉想美白 卻換來「黑白網狀斑點」烙臉上
▲使用美白化粧品要特別小心,切勿聽信偏方,以免傷了肌膚。(圖/記者嚴雲岑攝)
韓風吹進臺灣,許多女性向往韓星白泡泡的肌膚,瘋狂使用美白化粧品或偏方,殊不知皮膚對成分的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過量使用不僅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誤信偏方還可能在臉上留下無可抹滅的痕跡。
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她曾收治過一位用「檳榔荖葉」敷臉的民衆,臉上留下黑白交織的斑點,吃藥雷射也消不掉。這是因爲檳榔荖葉破過度破壞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產生無法彌補的白斑沈澱所致;另外,民衆盲從美白達人建議,用雙氧水自制面膜敷臉,造成肌膚灼傷的事件也時有所聞。她提醒,想擁有白皙肌膚,應遵循正確管道,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纔是正確之道。
▲皮膚基本構造。(圖/記者嚴雲岑攝)
「美白化粧品」其中的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分爲「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兼具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兩類。衛福部覈准13種美白成分中,覈准使用的美白成分除結構不同,其作用機轉亦不相同,現行覈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中,除「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使用濃度3%爲「含藥化粧品」管理外,其餘12種成分均爲一般化粧品使用成分。
黃毓惠提醒,使用美白化粧品,只能針對色素斑的部分做改善,如果天生就是「黑肉底」,很難期望能在使用產品後變得晶盈亮白,「就相亞洲人怎麼擦都不會變成白人,黑人怎麼擦都不會變成黃種人一樣」。最後,黃毓惠也提醒,使用美白洗面乳一天最多2次,塗抹乳液或面霜等,每次最好只沾取「黃豆」大小,美白麪膜也建議不要再曬傷後使用,否則反白不成,反而會造成皮膚更大的傷害。
▲衛福部食藥署核可的13種美白化粧品成分。(圖/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