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決勝女王》江湖在走,底線要有
文/彭紹宇
電影有分爲幾個類型,一爲劇本表現大過演員存在感,二是演員演技拯救了貧瘠空洞的劇本,第三種類型則是劇本和演員之間配合得相輔相成,誰也不搶誰的風采,襯托出彼此的不可或缺。《決勝女王》便屬第三類,劇本與演員的火候掌握得宜,各自盡忠職守。
▲《決勝女王》。(圖/《決勝女王》劇照,以下皆同)
由真人真事改編,「撲克女王」莫莉‧布魯(Molly Bloom)原是一位天賦異稟的滑雪選手,從小在父親的高壓訓練之下,屢屢在賽事中表現亮眼,與前陣子的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或《老孃叫譚雅》的背景異曲同工,然而以選手機運而言,她並沒有上述幾位女主角的好運。在叩關奧運那年,因一場意外傷害讓她再也無法比賽,運動夢碎後,學術成績優異的她反其道而行,決定休學一年,不顧家庭反對的情況下出社會闖蕩。白手起家的她延續一貫的好勝心,從起初擔任不受重視的秘書,轉而憑己之力經營起私人賭局,便從此走入政商名流奢靡且墮落的世界,最後輾轉涉入俄羅斯黑幫的洗錢犯罪,遭美國FBI逮捕成爲法院被告,撲克女王的跌宕人生就在140分鐘內緊湊上演。
雖是傳記性質的電影,《決勝女王》並非傳統地採取順敘法進行,反倒以不同角度與時點切入,搭配主角大量而快速的旁白,讓觀衆進入那個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剪輯在這部電影中扮演很重要的推進角色,爲了毫不拖泥帶水的快速節奏,許多重要的劇情關鍵在旁白中快速帶過,若觀衆不稍加註意很容易成爲「局外人」。將人生結合撲克牌遊戲的手法也是這部電影驚豔之處,每個人都在各自的賽局當中佔有一個席位,有的人爲了生活而博弈,例如莫莉;有的人則爲了摧毀別人的成就感而博弈,例如那些在娛樂界和政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握有一手好牌的人不見得笑到最後,牌技不佳的人也很可能在城府宮心之下意外成爲贏家,但大部分人的共同盲點是容易因一時勝負欲衝昏頭而喪失更多,片中巧妙的一句「我要贏回本金,是每位賭徒的最後遺言。」人生何嘗不是賭徒心理,旁觀一切發生的莫莉,恐怕比誰都還要了解這份危險。
由《社羣網戰》與《史帝夫賈伯斯》的美國天才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首執導演筒,這部自編自導的處女作的確沒什麼明顯的缺失,帶有濃濃的艾倫·索金風格,可以感受到他想把許多主題放入電影當中,雖誠意十足卻也同時很吃觀衆的個人口味,喜歡的會愛不釋手,不習慣的人則可能不適應它的快節奏。筆者認爲這部燒腦作品並不如片名來得親民,撲克遊戲是成就電影的大功臣,它巧妙爲劇情穿針引線,並藉由一次又一次的賽局勾勒出不同人物的性格與人生哲理,包括莫莉起初因被老闆無視才能(被當作外行人),反將一軍成爲賭場的經營者(成爲贏者),以及後半段莫莉遭扣押財產而被迫捲入訴訟(逼上賽桌),最後不得不賭上自己的名聲(梭哈籌碼),都是從紙牌遊戲中曉以大義,不過電影提及許多專業術語與遊戲玩法,雖有解釋但畫面快速帶過仍容易讓不熟悉的觀衆狀況外,自然難以體會編劇的巧妙心思。另外玩家人物一次出現太多,且大多都以一兩句交代他們的領域背景,對有認臉障礙的觀衆可能較爲辛苦。我認爲這部片並非勵志易懂的「女王」典型類型作品,從它的英文片名《Molly's Game》來解釋應更爲恰當,這不是場容易的遊戲,有心機有鬥志也有輸有贏。
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詮釋此類女強人類型的作品已然得心應手,她的演技在片中也說服力十足,多變造型更是讓人目不轉睛,這位好萊塢女演員散發出的獨特韻味讓人很難不被她吸引,此次未獲奧斯卡青睞可能是因演技層面能夠發揮的地方較少,相較其他入圍者衆多的得獎場面有先天劣勢,卻也着實是最大遺珠。其中飾演爲莫莉辯護的律師伊卓瑞斯·艾巴(Idris Elba)也表現不俗,多次司法攻防讓觀衆看得十分過癮,將多又繁雜的臺詞處理得有條有理,更不失力量與情感,是位稱職的好配角無誤。
《決勝女王》是部帶有警世意味的作品,欲傳達的並非是如何在迷人又墮落的世界中掌舵權力,而是教我們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得堅守底線,守護自己真正珍貴的擁有,例如家庭例如名聲等等,在物質利慾面前仍然有所爲與不爲,纔是坐上賽桌前所需遵守的準則。片子最末端引用邱吉爾的名言:「成功關鍵在於能夠一再失敗,卻不失熱忱。」(Success consists of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s of enthusiasm.)這個被畫線畫到爛的名言佳句雖有些陳腔濫調,但看完這位撲克女王的大起大落後,這句話的出現,卻不會讓人覺得電影打出說教牌是個偷懶的總結,反倒使人對成敗產生更深層的體悟與想像。
●彭紹宇:政大外交系學生,現爲自由影評人,認爲電影傳達生活的本質,也是生命的延續,因爲從電影得到許多,也希望介紹好電影給更多人。在各大媒體都曾發表文章,目前於ETtoday韓娛版開設專欄「彭紹宇看韓國」。看更多請至部落格【彭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