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海報」節氣養生|三暑夾立秋,不急貼秋膘

立秋雖然標誌着秋季的開始,但此時距離三伏天結束還有17天。大家都期盼的“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時光,恐怕還未到來。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質疏鬆研究所所長黃宏興教授提醒:三暑夾立秋,不急貼秋膘。

處於小暑、大暑和處暑之中的立秋,仍有三伏暑熱猖狂。此時養生,有2宜2忌:宜滋陰斂陽,忌大補貼秋膘。宜運動補陽,忌耗散受涼。簡單地說,就是既不能急着大補貼秋膘,也不能完全“收斂”起來,要適當運動曬太陽溫陽補肺。

苦夏未完,勿急貼秋膘

三伏未過,苦夏未完。雖是立秋,連日高溫仍有暑熱發威。所謂“三暑夾立秋”,黃宏興教授提醒,立秋時節仍處三伏暑熱,即便面臨夏秋換季,也要防止暑熱猖狂,此時一方面要注意滋陰斂陽防秋燥,另一方面,也不可急於秋冬進補“貼秋膘”。

中醫理論認爲,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斂,因此人也容易倦怠乏力。此時養生時要注意滋陰斂陽、清熱祛溼,同時調補肺脾腎。

即便暑熱,也不要因貪涼而多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而應多吃熟食和溫軟之物,可以少食多餐,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滋陰斂肺,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可以常吃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等養陰生津。最簡單的方法,是時不時在粳米粥中輪換搭配山楂、鴨梨、杏仁或橘皮等來健脾養胃。

不過,很多人一看入秋就準備大補“貼秋膘”。黃宏興教授提醒,此時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補充營養,但不可盲目大補。立秋後食療進補應以滋陰健脾補肺爲主,忌耗散。藥膳中常用的有西洋參、沙蔘、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尤其氣虛體質者,應淡補、緩補,以免虛不受補。

秋季防痛,運動防大汗

當下奧運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的運動熱情都被點燃。加上暑假來臨,運動鍛鍊計劃也被提上日程。黃宏興教授表示,立秋時適當多曬太陽多運動,不僅能運動補陽,還能預防骨質疏鬆。因此三伏曬背或每日曬太陽仍可堅持,但要注意時間段,預防中暑和曬傷。

立秋後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只是暑熱天氣下運動,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控制運動強度,及時科學補水。推薦散步、快走、慢跑、瑜伽、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不僅能幫助減重,緩解壓力,還能提高心肺功能與身體協調性,預防骨質疏鬆。但要注意避免過於劇烈運動帶來大汗淋漓,耗散元氣。

運動後的“冷身”與運動前“熱身”同樣重要。謹記高強度運動後,不要立即洗澡,或不擦乾汗就鑽進空調房,以免在皮膚腠理大開時,被風寒入侵。此時的正確做法是通過拉伸幫助身體慢慢降溫,肌肉恢復彈性,待身體冷卻後再洗澡。

“秋季還要防痛!”黃宏興教授提醒,秋季是骨質疏鬆患者腰腿等周身疼痛的高發時期。因爲大多數腰腿、關節疼痛,是由於風寒溼邪入侵,導致筋脈不通血流不暢,使頸肩腰腿疼痛等不適症狀明顯加重。而立秋後早晚溫差大,風寒溼邪更容易侵襲人體。所以適當運動、泡腳和曬太陽,都能幫助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質疏鬆。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關元穴、大椎穴,補腎培元、益氣壯陽。

立秋保健食療方蟲草花山藥湯

材料:蟲草花1把、山藥 100克、豬骨 300克、紅棗 6個、枸杞少許、姜2片、鹽少許。

做法:豬骨洗淨後放入冷水鍋中焯水;山藥去皮後切段,放入水中與空氣隔離;蟲草花用清水浸泡15分鐘(若是新鮮蟲草花則無需浸泡);將豬骨、蟲草花、紅棗及2片姜一起放入湯鍋裡,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改小火燉1小時,然後放入山藥再燉煮30分鐘左右。待湯色金黃,山藥軟爛,放入枸杞和鹽即可。

作用:益氣養陰、滋補肝腎、補血強筋、益精壯骨。

四神冬瓜煲老鴨湯

材料:老鴨/水鴨500克、冬瓜250克 、茯苓10克、芡實10克、淮山10克、蓮子10克、陳皮一片、蜜棗1個、薑片五六片。

做法:薑片入水煮開,鴨肉洗淨焯水;將其他湯料加入同煲40~60分鐘,再放入帶皮冬瓜轉中小火煲40分鐘,放鹽拌勻即可。

作用:健脾祛溼利水,潤燥滋補潤肺。

策劃 | 龔丹楓 王倩統籌 | 林清清文 | 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萬雷 安俊停插畫海報 | 黃文倩粵語音頻 | 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