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標註含中文"泡菜"兩字 韓國便利店相關產品全下架
據多家韓媒報道,爲方便中國遊客,韓國許多便利店的商品說明都同時標註了中字。但近日,一款含有韓國泡菜的飯糰,卻因在中文標註中使用了“泡菜”兩字而被指有誤,受到了韓國網民的抨擊。最終,售賣該飯糰的便利店GS25,以及同樣有“泡菜”漢字標註產品的7-11便利店,皆暫停了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便利店飯糰裡韓國泡菜的中文標註是“泡菜”,被韓網民指用詞錯誤
據韓媒《News 1》6月1日援引便利店業界消息稱,當天,韓國連鎖便利店GS25和7-11對旗下產品進行了全面調查,在確認了部分產品的中文標註使用了“泡菜”兩字之後,他們立即採取了“糾正”措施。
至於爲何有此動作,這是因爲有韓國網民批評,在GS25便利店“午餐肉雞蛋泡菜炒飯”飯糰的成分說明中,韓國泡菜的英文標識、日文標識分別爲“kimchi”(韓式泡菜)和“キムチ”(韓國泡菜羅馬字的片假名寫法),但中文標識卻直接用的是“泡菜”兩字。
在韓網民看來,中文“泡菜”就是中國泡菜,而非韓國泡菜,因此將含有韓國泡菜的產品用“泡菜”來標註,就沒有區分開中韓泡菜。報道也稱,漢字“泡菜”就是中國醃菜的名字,它跟韓國泡菜從料理方法到味道都有差異。
對此,GS25便利店的相關負責人解釋稱,爲了方便來韓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產品名稱才同時用英文、日文和中文標註。目前,在用中文標註韓國泡菜時,沒有可以代替“泡菜”兩個漢字的恰當說法,因此他們才使用了“泡菜”這個詞。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我們會盡快修改包裝”。
而隨着“泡菜”標註事件在韓國網絡迅速傳播,連鎖便利店7-11與CU在1日也開始了自查。
據報道,7-11方面,在發現旗下“三角紫菜包飯”和“紫菜包飯”等部分含有韓國泡菜的產品中文標註也爲“泡菜”後,已採取停產措施。CU便利店方面則並無發現,據其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自2018年所有產品包裝全面更新後,產品說明中的外語標註只剩下英文標註。
另據便利店業界2日消息,由於批評聲不斷,GS25從2日開始在韓國停止了所有使用“泡菜”標註產品的訂單和銷售,預計4日再重新上架修改包裝後的產品。
就此,一位便利店行業負責人叫苦稱,他們過去爲照顧外國消費者而進行標註的舉措,如今“不符合國民情緒”,但就泡菜標記法而言,僅靠企業又是很難解決的。
據《News 1》指出,“韓國泡菜不適合用漢字來標註”,這是韓國食品業界長期苦惱的事情。此前,韓國農林水產部在2013年曾決定把出口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韓國泡菜,都用漢字“辛奇”表示,並註冊相關商標。但由於“辛奇”通用性較低,向中國出口泡菜的韓國食品公司便仍在使用“泡菜”一詞。
而此次便利店“泡菜”的中文標註之所以會引發韓國網民的強烈批評,《東亞日報》、《中央日報》、《News 1》等多家韓媒在報道時都指稱,這是因爲“韓國國內對中國歪曲歷史的反感情緒高漲”。
所謂“中國歪曲歷史”指的是,去年12月初,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致函百度百科,抗議其“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從而引發了一場中韓網民熱議的“泡菜風波”。
對此,百度百科迴應稱,在權威媒體和學術文章中找到一些參考資料,事實上在 《詩經》中的《小雅·信南山》就有詩句“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裡面的“菹”就是酸菜的意思,證明在當時,中國就有了醬菜的製作工藝。
另外,韓國農水產物流通公社北京農業貿易館館長鄭雲溶曾在《泡菜(Kimchi)——韓國代表性的傳統發酵食品》文章中表示:在1300年前的朝鮮半島三國時代中國醬菜傳到了韓國,並結合韓民族的飲食習慣不斷髮展演變成了今日的韓國泡菜。
不過,韓國許多網民卻顯然不願意接受上述解釋,在今年1月20日,韓國網絡外交使節團(VANK)就在全球最大的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文,妄稱“中國竊取韓國文化”,並配上泡菜的圖片,進行簽名活動。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月20日答記者問時表示,泡菜作爲一種醃漬發酵的食品,並非僅存在於少數國家和地區。中國稱之爲“paocai”,朝鮮半島及中國的朝鮮族稱之爲“kimchi”。我們支持從美食角度對泡菜相關學術問題進行有益友好的交流,但不應帶入偏見,以免引發對立,影響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