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跟着患者“跑” 江蘇多地推行“全院一張牀”

大醫院牀位“一牀難求”曾經是常見現象。近年來國家、省、市陸續發佈《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要求改善入出院服務,鼓勵醫院對閒置牀位統一管理,逐步實現全院牀位集中管理、統一調配。

轉眼間已經到提升患者體驗服務的“收官之年”,江蘇在緩解患者“住院難”上做得怎麼樣?記者進行探訪。

小小一張牀,牽動醫患心

“現在住院沒以前那麼難了。”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前來治療胃部惡性腫瘤的王女士,完成檢查的當天就辦理了入院手續。幾年前看同樣的病,牀位至少要等1~2周時間。住院變快了是因爲王女士沒有在胃腸外科病房排隊“乾等”,而是住進了住院部血管外科的病房。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醫院科室之間“忙閒不均”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如受季節和天氣影響,冬春季呼吸內科等科室患者會明顯增多,暑期兒童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容易出現牀位緊張。

爲了緩解這一矛盾,蘇州市衛健委在2023年印發了《蘇州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鼓勵醫院對閒置牀位統一管理,逐步實現全院牀位集中管理、統一調配。2024年5月起,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滸關院區爲試點分三批次推行牀位集中統一管理,不斷提高牀位使用效率緩解病人住院難問題。

在江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推行“全院一張牀”管理模式。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研發了智慧化牀位調配管理系統,可以根據病情分級、手術級別等多種因素將患者情況分解爲可量化的指標,牀位調配管理系統根據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配入院順序;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推行該政策後,牀位使用率也提高近1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醫院病牀使用率爲79.4%,其中三級醫院91.1%,二級醫院74.3%,一級醫院54.1%。這一組數據清晰地體現了不同層級醫院病牀使用的不均衡現象。多地醫院探索試行的“共享病牀”模式,是對症下藥的積極嘗試。

“增加牀位、擴大規模並不是醫院高質量發展應有的模式,而應該從提升效率、利用資源上着手。”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推行“全院一張牀”政策的先行者,該院黨委書記顧民介紹,早在2020年7月,醫院成立了牀位管理中心,開始對全院牀位進行統一調配和管理。截至2024年,醫院三院區跨區收治病人共計23023人次。實施“全院一張牀”模式以來,平均牀位週轉次數從2020年的38.75次增加到2024年的45.6次,同時縮短了住院天數,節約了住院費用。

醫生跟着患者“跑”,醫療安全是首位

“我已經第三次住到耳鼻喉科的病房了,第一次住的時候,把我一個泌尿外科的患者安排到耳鼻喉科時還真有點‘犯嘀咕’。”正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前列腺癌化療的患者金先生說,由於他術後需要定期回到醫院化療,所以多次來住院。有時遇到泌尿外科牀位緊張,他就會被就近分配到耳鼻喉科來。“不過我的管牀醫生一點都不怠慢,還是跑上跑下過來查房,一次也不耽誤。”

“共享病牀”要確保醫療質量不打折扣,“醫生跟着患者走”是關鍵。“當本科室住院壓力過大時,醫生會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將部分相對穩定、適宜的患者分流至專業和區域跨度不大的相關科室,並調配專業醫護人員進行跟蹤護理,確保診療質量安全。”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門診辦公室/患者服務中心主任王禮泉說,“患者調配到其他科室的病牀,負責治療的仍是原科室醫生。護士經過針對性培訓,也能夠勝任護理任務,並朝着全科護理的方向發展。”

爲最大程度“盤活”有限的牀位,醫院將住院前準備中心、牀位管理中心和住院處進行功能整合,成立專門的入出院服務中心統籌患者收治,通過信息化系統,及時跨科調配病牀。“這是一項‘以患者爲中心’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醫院牀位調配的策略,它更是推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模式改革。”王禮泉介紹,“共享病牀”涉及醫務、護理、財務、信息、後勤等多部門的深度協作,是對醫療服務流程的重塑和優化。

《跨科收治患者管理規定》《牀位管理規定》……經過4年摸索,南醫大二附院不斷修改細化相關規定,設計出一整套關乎績效考覈、醫療流程、醫療安全、醫療質量的規定細則。“每個學科有發展的階段性,疾病譜也會根據季節性變化,造成資源的不均衡,如何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動了很多腦筋。”顧民坦率地講,過去醫院績效考覈以科室爲單元,病牀資源是科室績效的重要來源,科室難免“不願放手”,實行“全院一張牀”後隨之改變了績效算法,讓勞動者得到應有的報酬,也從側面增強了醫務人員對該政策的認可度。

“全院一張牀”之外,提升效率是永恆的課題

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標誌着公立醫院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該意見中提到引導公立醫院通過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註重人才技術要素“三個轉變”,實現醫療效率、服務質量和人員積極性“三個提高”。

而2024年8月發佈的《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一組數據則提到一個頗爲“骨感”的現實:我國距離精細化管理還有一定距離。2023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次達到30187.3萬, 居民年住院率爲21.4%。相對的,國際上平均住院率大約在15%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趨勢。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院一張牀’只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手段而非目的,還有降低平均住院日、預住院制度等多種抓手,醫院需要實事求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顧民提醒,“全院一張牀”是一件好事,但不見得需要“院院效仿”。有些巨型醫院牀位資源已經處於超飽和狀態,多數病區牀位使用率已經達到95%以上,或有的醫院病區相對分散,交通成本、醫療安全和質量都難以控制的情況下,就不一定要開展“全院一張牀”。

作爲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顧民也從“全院一張牀”背後看到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在他看來,“全院一張牀”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對牀位的改變,實際上倒逼了醫護人員通識技能的提高。“醫生越來越向亞專科細化發展,對病人救治不見得是好事,從人是一個整體出發,進行治療護理,醫護人員全面提升技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也讓醫生得到全面成長。”

如針對跨科護理,南醫大二附院護理部培養“全科型護士”,開展病房輪崗培訓,讓每位護士熟悉各病區的護理以及專科技術,保證無論病人在哪個病區牀位,都能享受到專業、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

顧民表示,就近來看,實施“全院一張牀”模式需要持續改進並進一步優化,才能實現其最終目標——爲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長遠而言,要從根本上打破制度藩籬,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全院一盤棋”。“最終要實現以健康爲中心,讓醫院從傳統醫療模式中走出去,融入居民健康中的各個環節,醫學的目的纔算真正達到。”(蔣明睿 王甜)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