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 讓他們看見職涯新樣貌 海歸人才告白:臺灣機會不比國外差
一場疫情 讓他們看見職涯新樣貌...海歸人才告白:臺灣職場大進化 機會不比國外差!(圖/財訊提供)
今年一場疫情,許多長期在國外工作的臺灣人才蔚成一股洶涌的「海歸派」,他們權衡考量的,或許不完全是薪資,而是對於「事業」和「安全生活環境」的側重。因爲臺灣也能找新的職涯發展可能,所以願意帶着國外職場的多元經驗,結合臺灣固有的優勢,帶起臺灣數位人才發展的新面貌。
根據《財訊》報導,近年全球影視產業發展走向高規格與精緻化,一部好的特效電影,需要有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與工程師將之幻化成現實。自英國倫敦雷文斯伯大學電腦動畫系畢業、擁有加拿大兩年工作經驗,今年回鍋臺灣最大影視特效公司—兔將創意影業的視效總監鄭智維,深刻體認臺灣的影視產業,能夠培養人才獨一無二的「技能多元性」。
特效是影視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直接以聲光、視覺撞擊觀衆的感官接受度,民衆看得理所當然、拍手叫好,但這背後需要經過特效公司繁多的環節和工法,以及「藝術者」與「技術者」相輔相成。
舉例而言,光是用特效建構擁有「數百萬大軍」的場景,這些大軍的樣式是什麼?如何動作?畫面光影如何變換?必須彙集藝術人員、動畫師、產出程式的技術人員、燈光師、合成師等多種人才齊力完成,而能同時擁有這些能力的人,在臺灣仍屬稀少,而鄭智維就是此種同時具有「藝術腦」與「技術腦」的人才。
根據《財訊》報導,鄭智維12歲就到英國讀書,因爲愛玩遊戲軟體,從小就有往遊戲產業發展的夢想;當臺灣的高等教育還在督促臺灣學生「五育均衡發展」時,高中時期的鄭智維,就已直接被師長建議未來可往「影視相關產業」攻讀。
唸完了電影動畫,鄭智維先在英國影視公司做了與建模師有關的工作,發現不符興趣,轉職燈光師。幾個月後他回到臺灣,先在大型影集製作公司擔任燈光師,進一步發掘自己對於「電影」特效講究精緻度的製作熱忱,所以轉戰兔將,持續擔任燈光師的工作。
接受《財訊》團隊採訪時,鄭智維表示,燈光在影視製作中屬於末端環節,就是要想盡辦法還原拍攝現場的光影,然後再透過合成師針對不足的地方加以強化,也因爲做了燈光師,更能學習、甚至掌握特效製片上下游的數位能力。
其實前一次歸臺期間,國外獵人頭公司已經3度找上鄭智維。雖然國外的影視產業都是籤數個月爲1期的「約聘制」居多,但影視產業有重視「累積不同專案資歷」的文化,讓鄭智維仍決定帶着燈光的專業,到英國電影製作公司MPC(Moving Picture Company)的加拿大分部闖一闖。這家公司乍聽或許陌生,但它曾參與過臺灣知名國際級導演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特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