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以綜合施策打通消費環節的卡點和堵點
內需作爲國內大循環主動力站在了我國經濟舞臺的中央。
13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研究部署2025年發展改革重點任務,其中在擴大內需方面,明確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等。
消費正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點。自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來,11日至12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作了進一步佈署。
改革開放是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內需是國內大循環的主動力,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等。顯然,發改委明確要實施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是具體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行動指南。
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言,當前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等問題。
爲此,打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是發揮消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戰略支撐地位的必要條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等,以落實擴大內需,反映決策層對消費層面的戰略佈局是系統而富有前瞻性的。
當前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塑造着經濟韌性,並是我國吸引國內外四方來賓參與合作博弈的關鍵支撐,大市場潛藏着更大的創新發展機會。而有效需求不足凸顯中國在消費需求上還存在不小的潛力,一旦能有效激活消費潛能,經濟回升向好的確定性和可持續性就會有更顯著的可信度。
近年來決策層大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方案,極大地發揮了內需在經濟發展中的定海神針作用,當前提出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無疑將是明年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重要施力場景。
而這些促進消費的政策要有效發揮效用,需正視當前消費中存在的卡點和堵點問題。
需要看到,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需通過增加收入、穩定就業和完善社保福利體系建設等,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修復人們未來養老、醫療等的壓力,才能讓人們將更多預防性儲蓄轉化成可支配收入。
具體而言,這需要基於讓人們可感可得的方式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通過輕稅薄賦等將更多的國民收入轉爲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時適度推進稅制結構改革,將以增值稅爲主的稅制結構逐漸轉向以所得稅等直接稅爲主的稅制結構,通過稅制改革爲消費市場營造有利於消費驅動的經濟發展支持框架。
此外加快推進社保醫保改革,可適度通過擴大國有資本補充社保醫保缺口的比重和範圍,因爲目前中國有400多萬億的國有資產,如果能將其中的一部分填補社保醫保的缺口,將有助於這些龐大的國有資產從產業資本轉型爲消費資源,這將消除居民對未來養老醫療的不確定性,從而有助於激發人們將本用來做預防準備的儲蓄轉爲即期消費。
當然,要有效激發消費潛能,除了通過收入分配改革、稅制改革和社保醫保改革等爲居民營造遠無慮、近無憂的確定性之外,還需提供的就是公序良法的消費環境和交易秩序。
消費是對美與善的追求,相比於擴大資本的投資生產活動,消費所需的制度和秩序更爲複雜,即要促進消費,就需保障交易的有效有序進行。因爲消費涉及商品和服務產權的流轉和交換,涉及的法律關係更爲豐富和複雜,尤其是當下許多交易錢貨等不是共時完成的,而是支付發生後纔是服務的開始,這就要求不僅要完善嚴格的產權界定和規範,還需護航交易中複雜的責權利關係的保護和救濟。
寵辱不驚,肝木自寧。消費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和享受,14億人的超大市場規模,需要的是將更多的國民收入轉變成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讓消費成爲享受而非負擔,消費才能內生成經濟發展的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