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疫情,又是吃肉惹的禍!
美國總統歐巴馬9月中在聯合國大會呼籲國際擴大參與伊波拉的防疫工作,並指出認爲伊波拉疫情和自身八竿子打不着是錯誤的想法。美國已派遣3千名軍醫到西非建立指揮和治療中心,協助遏阻疫情與研發新治療方式。9月底伊波拉病毒果真擴散到美國。
伊波拉疫情今年3月在西非國家大規模爆發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累計已造成7千多人感染,其中至少3千多人死亡,由於持續蔓延,疫情在失控邊緣。美國疾管中心警告,未來四個月內感染伊波拉恐怕將增加到140萬人。伊波拉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病毒,在1976年首次被發現,已造成約2/3確診患者死亡,當時兩次爆發的致死率高達90%。伊波拉的傳染過程歷經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果蝠爲主要的病毒散播源,再由野生動物互相傳染。野生動物感染到伊波拉病毒,經過自然淘汰的過程,適者生存而繁衍下來,成爲帶有伊波拉病毒的傳染窩。
第二階段,再從動物傳給人類。只要人類不要闖入山林去打獵、吃野味,就不會將伊波拉病毒帶進人類的社會。8月剛果一位孕婦在處理丈夫打獵帶回的獵物時遭到感染病故,並傳播病毒導致剛果爆發疫情。9月牛津大學等英美科學家發表蒐集自1976年至今的資料,繪製成伊波拉疫情地圖,發現西、中非的雨林地帶歷年來有多次動物傳人案例,伊波拉潛在的疫區遠比想像中更廣、更頻繁,警告人類不要再進入動物傳染的高風險區。回想臺灣鼬獾的狂犬病毒早已在臺灣繁衍數十年,可能因爲人們打獵等破壞鼬獾的生態環境,導致動物的本能已無法從生存環境中找到大自然的解藥,造成鼬獾染病發狂而死。所以,請民衆不要再打獵,也不要接觸、販賣或食用已死亡的野生動物,尤其是蝙蝠。
第三階段是人類間互相傳染。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2至21天,由於人類第一次接觸到這種野生病毒,身體還沒有建立即刻反應的免疫力,加上伊波拉病毒初進人體爲了增加生存的機率而大肆繁殖,等到人體產生免疫抗體以後,自然會到處攻擊早已散佈到全身細胞的病毒,因而產生免疫風暴,造成內出血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恐逾70%。就如同SARS一樣有不少醫療人員遭受感染而死亡,許多醫院因害怕傳染干脆關門,讓疫情更加惡化。人與人主要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的體液傳染,如血液、汗水、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和精液等。曾有救護人員進入患者的家中,看見1名6月大嬰兒在舐垂臥已死媽媽的皮膚,導致嬰兒和女童伴母屍等死的伊波拉悲劇,當下淚流滿面。
除了哀悼之外,我們必須從歷次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疫情中學到教訓,方能有效遏止疫情一再發生,也纔不會讓往生者白白犧牲。2003年的SARS疫情,來自大陸因嗜吃野生果子狸而大量飼養果子狸身上的冠狀病毒。2009年的全球新流感疫情,來自墨西哥養豬場HIN1病毒基因的重組。2012年的中東新型冠狀病毒來自駱駝羣,致使飼養和接觸駱駝者感染。2013年的大陸H7N9禽流感疫情,來自侯鳥H7病毒在養鴨場和養雞場的基因重組。人類盛行的超級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證實來自飼養乳牛的複雜金黃色葡萄球菌,發生在40多年前的宿主跳躍。來自牛的變種蛋白,導致人類狂牛症帶原者的盛行率暴增到9年前的兩倍,也就是每2,000人就有一位是狂牛症隱性帶原者,爲了牛肉和牛奶而大量養殖牛羣讓我們廣泛地暴露在致命性狂牛症的慘痛代價!
這些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共同關鍵點,就是「集中的牲畜養殖場」成爲人類新興病原體的主要來源。由於在擁擠骯髒或不見陽光、加上餵食抗生素和施打疫苗的牲畜體內,促使動物病原體不斷基因重組或突變而形成新的病原體。如果我們繼續嗜吃牲畜肉類的結果,導致集中的牲畜養殖場越來越大、越多,那麼新興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將會一波一波不斷的上演。人類口腹之慾的過度貪婪最終還是會摧毀自己,我們不希望歷史一再重演,是該醒來的時候了。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作者陳惟華,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現爲臺北市愛家自然診所院長、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第一任院長;同時也是醫界蔬食聯盟發起人,是臺灣倡導生活醫學與健康飲食的先鋒醫師。作者有個人部落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