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總結中日青訓差距:持續壓迫、體能儲備、主動思考能力等
世預賽18強賽第6輪角逐,國足主場1-3不敵日本隊。昨天深夜,前國腳楊旭在社交媒體裡總結分析了中日足球青訓的差距:攻防轉換、持續的壓迫、體能儲備、八個方向的運控帶球、小範圍的控球、無球跑動、主動思考能力。
楊旭:“(中日足球青訓)差距有7個方面,第一個是攻防轉換,攻防轉換的速度,從小我們沒有培養出孩子在丟球一剎那的反應速度。所以,導致我們在成人期(成年隊)就是沒有這種高節奏的攻防轉換速度。”
“第二,持續性的壓迫。因爲我們小時候的壓迫,更多的是延緩。而日本小朋友,更多的是一個壓迫,並且繼續跟着壓迫,持續的全場壓迫。等到成年隊時,他們已經養成習慣了,不會龜縮防守,只會持續的壓迫和高強度的壓迫。”
“第三,就是高強度比賽當中的體能儲備。這是在日本孩子當中比較普遍的。而且,如果你沒有體能儲備,就不要談基礎意識了。中國孩子來日本後,最多能挺到3節-4節,剩下的比賽基本就沒有體能了。”
“第四,八個方向的運控帶球,中國的孩子更多是向前、向左、向右,甚至向後基本都沒有出現過。但日本足球已經拆分到八個方向的過人,這樣會給防守增加非常非常大的難度。”
“第五,在高強度、持續壓迫情況下的小範圍控球。我們中國的孩子,更多是在大範圍當中,通過個人的速度、突破能力,去展示出個人的技術能力。但在日本,是更多的把它變成一個小範圍當中。在一兩個人當中,快速持續壓迫的情況下,是否還能控制住球、是否還能做擺脫和突破的技術。”
“第六,無球。中國孩子最差的一點,就是無球跑動。咱們的孩子不理解什麼是無球跑動,在日本,他們教得很細,把無球跑動做成一個什麼時候我該接、什麼時候我絕對不會動、什麼時候我該去做犧牲——給隊友創造機會。這也是我們現在要考慮的一個課題,而且無球跑動是‘能跑,但不瞎跑’,高強度對抗下的即時反應和快速決斷,這是無球跑動的核心。”
“最後一個,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主動思考能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閱讀比賽能力,包括生活當中,場上場下溝通能力,這些主動思考能力,在中國的孩子來說,非常非常的差。在日本小朋友當中,是把這個演變得很好,會把它帶到場上,更多地通過自己的判斷去閱讀比賽,而不是教練指揮。日本小朋友在高壓情況下,是可以快速判斷場上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