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多次提示債市風險!權威專家:投資者要審慎評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姜樊)今年以來,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央行多次提示債券市場風險。8月13日,有權威專家在解讀7月金融統計數據時,再度提及長債風險,提醒投資者要審慎評估債市風險。

“長債收益率與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匹配。”權威專家表示,我國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經濟總體仍將維持較快增長,通脹也有望呈溫和回升態勢,此前長債收益率過低,市場預期與經濟基本面存在一定偏離。

有市場專家表示,近期長債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升,有助於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防範形成“收益率下行→經濟預期轉弱→收益率繼續下行”的負向循環,也可避免弱預期自我實現的風險。

實際上,今年央行曾“苦口婆心”多次警示債市風險。先是強調未來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但會有買有賣,也不是QE。7月央行又宣佈已與部分銀行簽訂國債借入協議,後公佈對於出售中長期債券的銀行,階段性減免中期借貸便利(MLF)質押品。

市場專家表示,近期政府債券發行明顯加快,市場上短期博弈炒作的行爲也在減少,這些都表明債券市場供求有望進一步趨於均衡,金融管理部門輪番提示風險起到了效果。

此外,權威專家還提示投資者,長期限債券久期較長,對利率波動更爲敏感。理財資管等產品大量增持長債,既有資產配置的需要,背後也有博弈央行降息預期落地、炒作獲利的想法。

該專家表示,債市投資者在自主決策的同時,也要有自擔風險的意識,債券價格不會只漲不跌,要謹慎評估風險;而且債市投資如果出現單邊一致行爲,趨勢變化後可能帶來外溢性影響,蘊含系統性風險,央行從宏觀審慎角度,已經多次在這方面予以提示,需要引起關注。

“機構投資者都寄希望於在價格高位,能夠脫手短期買入的長債,實際上在趨同性交易中很難實現,一旦價格大幅逆轉,機構手中已持倉的大量長債,是難以短期內在市場上以合理價格出手的。”該專家表示。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