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陸家嘴談國債買賣 專家:央行再度提示債券市場風險 引導預期有新機制
財聯社6月19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銀行正在與財政部加強溝通,共同研究推動落實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業內專家指出,此次陸家嘴講話進一步明確,央行買賣國債不代表量化寬鬆,同時提示了債券市場風險,再度表達出央行對長債收益率的高度關切,強調要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實際上此前央行已持續提示長期國債利率潛在風險,反映出央行引導預期有新機制。潘功勝在此次陸家嘴論壇也表示,要健全可置信、常態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近年來“小作文”擾動市場預期,業內專家指出,預期引導是完善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央行加強預期引導有必要。業內人士也反映,央行預期引導後,政策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明顯提升。
央行爲何再度提示債券市場風險?
據專家分析,我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金融機構總體保持健康穩定,穩健的貨幣政策下尚未面臨零利率下限約束,國債市場認購和投資熱情頗高,一定程度上還有“資產荒”跡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寬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爲常規操作的國債買賣,與量化寬鬆劃等號。
權威人士表示,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更多還是將其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渠道和流動性管理工具,通過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投放基礎貨幣,搭配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等操作主動加強流動性管理。
央行買賣國債定位於拓寬基礎貨幣投放渠道,而不是要搞量化寬鬆。此外,央行對國債的操作既有買也有賣,靈活性較大,並非單向操作。
從國際經驗看,發達經濟體央行搞量化寬鬆往往有自身階段背景。通常是在危機衝擊下,持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直至面臨零利率下限約束後,國債市場仍流動性較差,缺少買盤而拋售力量很強,價格渠道傳導不暢,央行通常會訴諸於非傳統貨幣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寬鬆(中央銀行大規模購買國債、商業票據等)。
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後,發達經濟體央行普遍將寬鬆貨幣政策用到極致,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提供極度充裕的流動性。
此前央行曾對外表示,高度關注當前債券市場變化及潛在風險,必要時會進行賣出低風險債券包括國債操作。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分析稱,此次陸家嘴講話進一步明確,央行未來推出的國債操作將既有買也有賣,並同步以硅谷銀行案例的形式進行了債券市場風險提示,再度表達出央行對長債收益率的高度關切,強調要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保持市場對投資的正向激勵作用。
專家認爲,作爲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強協調的重要體現,順利推動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同步研究優化國債的發行節奏、期限結構和託管制度,總的看整個過程將漸進式穩妥推進。
“小作文”擾動市場預期,央行預期引導有新機制
就長期國債收益率而言,央行先是在貨政委員會例會新聞稿上表示了關切,後又陸續通過接受金融時報採訪、貨政報告專欄、公開回應路透問題等方式,持續提示長期國債利率潛在風險,還對未來開展國債賣出操作進行了說明。
加上此次陸家嘴論壇,潘功勝再度提示債券市場風險,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反映出央行預期引導有新機制、新亮點。
近年來,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和自媒體信息傳播渠道的影響廣泛。一篇自媒體“小作文”經過蝴蝶效應,有可能對市場預期形成較大擾動。
此次人民銀行潘功勝行長在陸家嘴論壇上還強調,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央行能夠把政策考慮和未來展望,及時與市場和公衆進行比較透明、清晰的溝通。此外,潘功勝還提出,要健全可置信、常態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
業內專家表示,預期引導是完善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疫情以來我國內需不足,市場信心不穩,外部發達經濟體政策不確定性增大,國際上還有一些唱衰中國經濟和宏觀政策的論調,央行加強預期引導更有必要。
市場人士普遍反映,央行預期引導後,政策透明度和可理解性明顯提升。機構和專家表示,隨着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意圖的理解更加充分,企業和居民在政策落地前,完全可能先優化預期、主動調整決策,政策時滯會減小,效果會更快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