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發聲:打造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近年來,我國特殊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當前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但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一定滯後性。

《2023中國金融資產管理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多年來,監管部門持續致力於推進建設特殊資產的一、二級市場聯動機制,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二級市場建設仍缺乏全國統一或區域統一的有效平臺。

補齊這一短板需要市場各方共同努力。自2023年起,廣州市就率先開啓了建設特殊資產統一市場先行區的探索。202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在國內首次提出了“探索建立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廣州特殊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加速。

近期,廣州市推出大灣區特殊資產賦能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大灣區特資平臺”),旨在爲各類特殊機會資產提供“線上+線下”、全鏈路、全週期、市場化、專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打造出“立足廣州、服務灣區、輻射全國、走向國際”的綜合性特殊資產賦能服務平臺。

實際上,探索打造特殊資產統一市場先行區,只是廣州深耕特殊資產管理行業的其中一個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廣州市將致力於構建特殊資產管理行業新格局,打通特殊資產流轉掣肘,全力提升特殊資產處置效率,助力防範化解經濟社會風險,促進廣州市高質量發展。以“在全國率先打出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的廣州品牌”爲目標,廣州市已形成了打造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的總體工作方案。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政府牽頭探索建立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

特殊資產管理行業正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中堅力量。

所謂特殊資產,泛指因經濟週期、政策管控、信用違約、流動性折價、運營管理折價等特殊原因導致價值低估或需快速處置變現的資產,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非銀金融機構(如證券、保 險、基金、信託等)不良資產、一般工商企業經營所產生的低效無效資產及經營困難或發展存在瓶頸的企業資產等。

自上世紀末誕生以來,國內特殊資產管理行業已發展了20多年。目前,我國已形成“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 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 外資、民資機構(非持牌)”的多層次不良資產處置和交易市場。特殊資產管理行業也被看作是化解金融風險、疏通實體經濟淤堵的重要渠道。

來自《2023中國金融資產管理行業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5家,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有5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共60家;非持牌民資機構尚未有明確統計,但數量遠大於持牌機構。

從市場規模看,目前,我國特殊資產管理市場規模已達到萬億元級別。

根據監管統計,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不良貸款率1.62%;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爲84.2%,保持在較低水平;全年處置不良資產3萬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前經濟社會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金融資產管理行業將面臨較以往更多的資產處置、資源配置、資本價值釋放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特殊資產管理行業有序良性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積極作爲,不斷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例如,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自2023年起,廣州市就率先開啓建設特殊資產統一市場先行區的探索。202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探索建立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的要求。

敢於先行先試的底氣在於,廣州市具有豐富的特殊資產行業資源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資產管理中心的優勢。一方面,廣州的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均位於全國前列,可爲特殊資產行業提供大量機會。另一方面,在全國特殊資產處置市場中,廣州是最爲活躍的城市之一,已具有較爲完善的特殊資產交易市場、特殊資產市場的參與方、多樣化的產業鏈,以及特殊資產管理行業的專家及人才。

聚焦“五個一”工作任務,打造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

那麼,廣州市將如何打造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今年以來,廣州市緊鑼密鼓地推進相關工作。3月至4月,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廣州交易集團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北京、杭州、上海三地金融機構、交易機構及互聯網平臺開展特殊資產管理統一大市場建設專題調研,學習了各地在制度建設、市場創新方面的亮點。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推動特殊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若干措施》,推出“特資十條”。

“特資十條”明確,廣州市成立打造特殊資產管理新模式工作專班,搭建政府司法主導、社會各方參與的工作格局,由負責金融工作的市領導任召集人,市委金融辦、市法院、廣州交易集團牽頭,統籌協調各區各部門資源和力量,大力推動各項工作任務措施落實到位。

這10項具體措施聚焦“五個一”的工作任務。而首要任務就是打造一個賦能服務平臺。

當前特殊資產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掣肘,諸如區域割裂、資金供給缺乏、信息不對稱、數據分散、處置效率低下、多元處置能力有待提升等,建設特殊資產統一市場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市場答案。 爲此,基於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行業發展這一現狀,廣州市率先探索推出大灣區特資平臺。

廣州交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羣談道,客觀而言,一步到位建立全國性統一市場的條件尚不具備,但建立有較高公信力、規範度、專業性和市場化的區域性統一處置平臺或許是當下更優的選擇。結合中央鼓勵粵港澳大灣區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的精神,廣州市組建大灣區特資平臺可謂正當時。

依託交易集團現有交易所和拍賣資質、人才、科技等優勢資源,大灣區特資平臺構建了以“1+5+N”爲核心的多層次市場服務體系。

其中,“1”即建設一個“強公信、強合規、強賦能”的特殊資產綜合性賦能服務平臺,爲金融不良資產、涉訴資產、企業改制或破產清算過程中的變現資產、罰沒資產、商業不良或抵款資產、特別機遇變賣資產、其他急需處置的資產等特殊機會資產,提供線上+線下、全鏈路、全週期、市場化、專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

“5”即聚力打造五大業務功能中心。包括:統一信息披露與路演中心、多方聯動與協同解紛中心、產融對接與重組重整中心、交易流轉與服務見證中心、特殊資產研究與發展中心。

這五大業務功能中心均扮演着不同角色。如統一信息披露與路演中心是建設官方、統一、集中的信息披露和招商路演陣地。該中心能夠解決當前特殊資產信息分散和不對稱問題,提高市場透明度,優化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同時,依託政數資源和信用評價體系探索建立企業異常預警機制;併爲特殊資產從業者提供展示、招商、洽談、考察的常態化路演場所。

“N”即圍繞特殊資產的形成、處置、盤活及人才培養等產業鏈條,創設多個旨在提質增效的工作機制和政策工具。如“政企聯動”協調機制、跨境市場對接機制、產學研合作機制、押品拍賣前置工具等。

深化機制、提升營商環境指標、建設集聚區、營造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另外四項工作任務分別是:深化一個機制(府院聯動機制)、提升一個營商環境指標(企業破產指標)、建設一個集聚區和營造一個生態(彙集人才、機構、資本等各類元素)。

具體而言,深化機制是指拓展完善現有破產財產府院聯動機制,包括:靈活運用預重整制度,落實特殊資產處置稅收支持政策,助力廣州存在紓困需求的企業化解債務或流動性風險,並積極導入產業資源賦能,推動企業脫困重生;以企業高效重整爲切入口,吸引更多企業通過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註冊地、主要營業地、主要財產所在地等加強與廣州司法管轄權的連接,聚集人才、技術、資金;打通破產信息共享、信用修復、投融資支持等關鍵環節堵點卡點,有效實現數據端口對接、服務銜接,爲企業成功紓困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供給;建立破產前預警機制,整合資源、歸集信息,提前識別企業經營風險,提供危機早期預警信號,實現困境企業及早挽救。

提升營商環境指標方面,將着力提高廣州市“企業破產”指標質效,優化破產前綜合服務、破產案件繁簡分流、執破銜接、信用協同修復等機制,持續提升涉稅事項、破產信息覈查、金融支持等服務水平。加強破產清算、重整和執行信息的數據共享,推進企業破產信息覈查“一件事”,提升破產信息覈查集成化服務效能。充分發揮預重整制度功效,實現庭外重組與庭內重整的有效銜接,降低破產重整制度性成本,推動債務糾紛有效化解,提高破產重整效率。推動建立和完善破產商事仲裁和調解機制、國有企業“兩非”“兩資”處置出清綠色通道、粵港澳大灣區企業重整司法合作機制,探索完善跨境破產認可和協助規則。

建設特殊資產行業集聚區的具體舉措是,廣州市將依託天河區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要素機構豐富的優勢,支持該區出臺有關政策,大力建設特殊資產管理行業聚集區,逐步形成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機構及生態聚集,並打造“線上+線下”特殊資產路演中心,開展特殊資產推介、招商、項目對接,吸引特殊資產處置鏈條上的各類機構在穗展業,集聚發展。

另外,關於營造良好生態圈,廣州市將從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一是支持特殊資產管理行業領域國內外各類機構(包括全國性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投資機構、非持牌資產管理公司)在穗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國家級特殊資產交易平臺在穗設立線下服務機構,與總部在穗的特殊資產交易機構及平臺開展合作,支持特殊資產處置鏈條上的各類主體在穗發展壯大,並對符合《廣州市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規定的機構予以補貼,吸引特殊資產處置鏈條上的各類機構在穗聚集和壯大。

二是優化有關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政策措施,探索調整試點基金的投資項目範圍和形式,爲境外資金參與我市特殊資產處置提供便利退出通道。

三是鼓勵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頭部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有意向參與我市特殊資產處置的機構(含外資背景)與總部在穗的金融機構聯合成立產業優化升級基金,並對基金落地提供包括推薦優質項目在內的“服務包”,鼓勵產業優化升級基金拓展投資領域、創新投資模式,優化資源配置和整合產業鏈條,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特殊資產管理和廣州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