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廣州金控期貨董事長張丹奇:創新綠色產業期現貨結合模式,爲打造“廣州價格”貢獻期貨力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翁榕濤 廣州報道

期貨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對於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過去五年,期貨市場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市場結構、市場功能、行業生態發生積極變化,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活力和韌性持續增強,走出了一條既立足國情又借鑑全球有益經驗的發展道路。

爲了把握期貨行業最新發展動態,調研粵港澳大灣區期貨經營機構的創新經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近日專訪了廣州金控期貨董事長張丹奇,圍繞廣州金控期貨的發展定位和戰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主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創新綠色產業期現貨結合模式

南方財經:你認爲廣期所成立3年以來,給廣州帶來了怎樣的發展機遇?廣州金控期貨如何緊抓廣期所設立契機和新品種上線機遇?

張丹奇:廣期所成立3年以來,圍繞服務綠色發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功能定位與發展使命,推動廣州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吸引了衆多金融機構、人才和資金等市場要素進入廣州地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目前在廣期所掛牌上市的工業硅、碳酸鋰期貨產業客戶開戶數均超過1萬個,參與工業硅、碳酸鋰交割的產業客戶分別超過了200家和150家,工業硅頭部生產商、貿易商,碳酸鋰頭部生產企業均已成爲廣期所交割廠庫。期現結合新模式有助廣州市打造新能源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

廣州金控期貨作爲本土期貨公司,集團母公司廣州金控集團是廣期所股東之一,繼續以綠色產業大宗商品期貨和衍生品爲抓手,服務綠色產業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繼續積極深入調研工業硅、碳酸鋰等產業鏈,推動期貨期權等創新品種在新能源產業鏈的市場滲透率。持續跟進交易未來可能會上市的綠色品種,安排專門的研究團隊,對相關產業鏈深入調研併爲投資者提供專業的研究服務。

南方財經: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打造完整期貨產業鏈等方面,廣州金控期貨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張丹奇:廣州金融控股集團作爲公司的控股股東,是廣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屬金融資產的核心國有金融控股平臺,是華南地區金融牌照最齊全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團,廣州金控期貨依託控股股東的資源背景,聯合廣州金控集團各下屬企業,集結公司優勢資源,爲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公司經紀業務立足大灣區優勢產業鏈,輻射期貨主流品種,通過多元化研究分析產品,切實爲企業風險對衝提供差異化的行之有效方案。通過現貨子公司平臺,打造期現合一的服務理念,打通交割等關鍵環節,將金融與實體經營充分結合。發揮股東背景優勢,通過集團內證券、銀行等多樣化牌照,爲產業鏈客戶多樣化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打包解決方案,構建大宗商品一站式業務橋樑。

子公司廣金物產以實業貿易經營爲基礎,利用期現結合、場內場外市場及各種金融衍生品工具,合規開展涵蓋期貨交易所所有上市品種及產業鏈相關現貨貿易、遠期交易、期貨交割和場外衍生品業務。其中,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政策號召,保險+期貨業務成果豐碩,持續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揮保障作用,推動現代金融業產業鏈與實體產業鏈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南方財經:近年來,我國期貨風險管理業務發展迅速,通過期現服務,期貨公司打通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你認爲期貨風險管理業務目前還受到哪些發展的限制?未來的發展機遇是怎樣的?

張丹奇: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環境風雲多變,實體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大幅增加,場內場外業務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風險管理行業是以人才爲基礎的智慧密集型和以資金爲基礎的資源密集型的綜合體,業務開拓依然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從市場需求角度看,雖然產業客戶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很大需求,但由於資金相對緊張,參與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的資金支持與動力都不充裕,風險管理業務尤其是場外業務有效需求增長面臨資金制約。

嚴監管環境下,金融創新對金融機構自身風險體系建設、風險定價能力、投資研究能力和產品種類創新等方面產生了新的要求。風險管理業務的複雜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決定了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而風險管理公司在金融行業裡總體尚屬新行業,如何吸引人才已經是現階段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作爲新型金融業務,期貨風險管理業務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市場潛力巨大。隨着全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金融市場的日益成熟,期貨市場作爲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和影響力將持續擴大。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期貨公司可以推出更多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如期權、互換等衍生品,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拓寬收入來源。

此外,金融科技發展爲期貨風險管理業務帶來了創新機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將提升期貨交易的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爲期貨公司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來管理風險,提高業務穩定性和盈利能力,有望促進風險管理業務與其他金融領域的融合與創新,爲期貨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南方財經:你認爲期貨經營機構未來的發展路徑有哪些方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優勢?

張丹奇:隨着監管部門對期貨衍生品產品和業務管理的進一步規範,期貨公司可以開展更多元化的業務,如期貨投資諮詢業務、財富管理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代理基金銷售業務,甚至試點境外期貨經紀業務等等,可以提升期貨公司綜合服務能力,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在“走出去”戰略方面,期貨公司未來可適時加快國際化進程步伐,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通過與國際期貨交易所、投資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引入更多國際先進的期貨交易理念和風險管理技術。通過與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金融科技賦能期貨業智能化轉型也將是未來期貨經營機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期貨公司將更加依賴科技的力量,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交易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

例如,通過算法交易、高頻交易等智能交易方式,提高交易速度和準確性;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風險分析和預測,爲風險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期貨公司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業務線上化、智能化發展,通過建設數字化交易平臺、智能投顧系統等,提升客戶體驗和服務質量。

爲打造“廣州價格”貢獻期貨力量

南方財經:2024年,廣州市提出着力打造期貨業生態鏈,從政策扶持以及完善發展生態等方面,你認爲如何更好的推動廣州期貨行業發展?

張丹奇:隨着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廣期所的落戶,廣州具備良好的金融衍生品服務政策環境。從政策層面,廣州提出將高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出,在南沙區建設期貨產業集聚區,打造期貨產業園區,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建設大宗商品集散地以及大宗商品產業聚集區,創新期現貨結合模式服務工業振興。

未來,廣州應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風險管理服務商和大宗商品交易商,爲廣州市打造“廣州價格”和大灣區風險管理中心貢獻力量。多措並舉培育壯大期貨公司及其風險管理子公司。支持廣東本土期貨公司對標行業頭部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方式,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等方式發展壯大。

廣州應圍繞服務“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支持廣東本土期貨公司向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包含場內期貨期權、場外衍生品、期現貿易、含權貿易等風險管理服務模式的全生命週期綜合金融服務。發揮廣州產業鏈長、上下游企業衆多、商品交易發達的優勢,加強宣傳引導,支持產業鏈上下游實體企業充分運用期貨和期權等工具對衝風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應對價格波動的風險防範能力。

南方財經:“保險+期貨”模式是期貨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的創新業務,你覺得該業務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產生了怎樣的積極作用?公司在這方面的發展是怎樣的?

張丹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作爲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的重要創新,“保險+期貨”這一業務模式在保障農戶穩收增收、推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般的農業保險難以分散價格波動的風險,而期貨市場提供了價格風險對衝平臺,保險公司在期貨市場進行價格風險轉移,即‘再保險’,打通由普通農戶到期貨市場風險轉移的渠道,實現多方受益。“保險+期貨”爲中小農戶提供了期貨衍生品的市場化風險管理工具,增強了農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升了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廣州金控期貨聯合廣金物產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開展“保險+期貨”項目,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功能,持續爲農戶築起堅實的風險屏障。

自2018年至今,廣金期貨已累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超130個,覆蓋全國14省39個縣區,涉及紅棗、白糖、生豬、飼料、橡膠、蘋果、玉米、豆粕、花生等多個涉農品種,承保農產品總量超35萬噸,累計提供風險保障金額超25億元,惠及超2萬餘戶農業主體。

近年來,廣州金控期貨不斷探索創新“保險+期貨”業務新模式,攜手三家保險公司落地廣州首單政策性生豬期貨價格保險項目,聯合人保財險龍巖分公司開展福建省龍巖市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爲養殖戶提供超1100萬元風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