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債市後市看俏

富蘭克林坦伯頓旗下專家投資經理西方資產管理交易員及投資組合分析師傅雲傑指出,即使有些國家似已遏止早期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但部份仍出現確診個案再度急升的情況,反映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疫情不可能完全消退。此外,上述情況意味着限制跨境人口自由流動仍是當務之急,而各國在短期內不太可能重新開放邊境

然而多國推出的貨幣政策措施規模前所未見,可繼續穩定投資信心和市場狀況,並將在有需要時採取進一步干預措施,以控制金融穩定風險,協助全球經濟從2020年第三季開始逐步復甦。已發展市場的財政和信貸支持措施規模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新興市場則約爲5%,最貧困的國家僅爲1%。中期而言,實質利率偏低對減債和永續發展均至關重要。央行提供的充裕流動性與市場各種不確定性形成對立力量,令企業卻步並採取觀望態度,因而導致投資急跌。

投資和經濟增長前景低迷,加上結構性技術和貿易方面的變化,料給就業市場帶來壓力。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前的強勁就業市場相比,即使就業人口在2021年回升,仍會導致美國和西歐整體就業人口分別減少約680萬和270萬。

亞洲方面,大陸印度大幅裁員後重新招聘,可望分別新增約270萬和420萬個就業人口,而亞洲新興市場的其他國家將在兩年內逐步增加就業,並需視乎貿易和投資是否回升。就此而言,大型的內向型經濟體將較快速地復甦,而依賴貿易和外國投資的經濟體的復甦進度料將滯後。

綜觀亞洲,具備財政空間的先進經濟體有能力維持較積極的經濟刺激措施,以紓緩疫情對經濟的損害;這些經濟體包括新加坡南韓臺灣,以至某程度的香港。而印度、印尼菲律賓在應對疫情不利影響時,則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在非正規經濟領域,以及處於貧窮線以下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

大陸經濟展現強勢復甦的時間略早於預期,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較去年同期成長3.2%。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按年增長均媲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主要源於國營企業投資上升2.1%,即使民企投資下跌7.3%。儘管如此,零售銷售是唯一例外:儘管民衆繼續避免外出用膳或購物,令網上銷售較去年增長逾20%,然而6月零售銷售繼續較去年同期下跌。不過,餐廳收入回升至接近危機前水平的90%,航空公司載客量恢復約50%,電影院在關閉五個月之後亦重新開放。

即使市場憂慮外圍需求疲弱會阻礙大陸經濟復甦步伐,而且新增出口訂單大幅減少,但整體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仍然穩健。新增訂單總額與新增出口訂單之間的差距創歷來新高,主要是由於被壓抑的內需龐大,且北京當局推行前所未見的支持政策;下半年應會繼續主動推出財政政策,以保持經濟復甦,貨幣寬鬆措施則可能會變得次要。擴大內需和穩定就業仍是下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北京當局會優先改善就業狀況,而非實現特定增長目標消費升級、生產投資和新城市化發展在實現上述目標時將發揮重大作用。

區內復甦將由內部消費基礎龐大的經濟體帶動,但在迴避風險的影響下,整體消費仍可能持續低迷。儲蓄率較高的經濟體亦將爲消費帶來支持。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持續執行,將繼續拖慢旅遊業復甦的步伐。數位化趨勢,加上市場對記憶體晶片、數位設備和雲端服務的需求,將加快科技週期回升,令北亞市場受惠。

至於南亞地區,由於疫情反覆來臨的風險顯著,預料經濟重啓的步伐將會較慢。隨着新增感染病例持續增加,以及政策支持有限,亞洲新興市場(印度、印尼、菲律賓)表現預料仍然最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