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呼機爆炸,尋求供應鏈安全與自主將成各國追求
9月20日消息,最近黎巴嫩尋呼機爆炸事件表明,供應鏈可以被武器化。但在全球多樣化的背景下,各國要擺脫相互依賴變得更加困難。
本週黎巴嫩發生數千臺尋呼機和其他設備爆炸事件,標誌着利用供應鏈攻擊對手的手段進入了致命的新階段。這一事件使得全球各國領導人更加迫切地尋求減少對競爭國家技術依賴的途徑。
黎巴嫩官員認爲,這些設備被以色列通過複雜的攻擊策略植入了炸藥,目的是打擊真主黨。供應鏈涉及從臺灣地區到匈牙利的多個環節,最終導致了這場災難。
雖然間諜活動中使用誘殺裝置已非新鮮事,但此次襲擊的規模和暴力程度引發了廣泛關注。襲擊導致至少37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兒童,另有2300多人受傷。這讓人們擔心,全球化的供應鏈雖然帶來了廉價商品和經濟增長,但也可能被敵對勢力利用成爲武器。
“當你依賴其他國家的關鍵技術或輸入時,就等於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後門,進入你的一切活動。”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梅勒妮·哈特(Melanie Hart)表示,她目前在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工作。她補充說:“此次襲擊清楚地展示瞭如何將這種依賴轉化爲武器。”
近年來,美國政府開始推動將一些關鍵供應鏈遷回美國,即“本土化”或轉移至友好國家的“友岸外包”。
美國衆議員賽斯·莫爾頓(Seth Moulton)說:“如果以色列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其他國家也能做到。”“漫長且不透明的供應鏈存在太多可被輕易利用的漏洞,我們需要與盟友緊密合作,制定應對這些漏洞的戰略。”
一名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稱,黎巴嫩爆炸事件是全球範圍內多起供應鏈襲擊中的最新且最具戲劇性的案例。這類攻擊往往需要數年準備,並且目標明確,以減少附帶傷害。該官員還提到,貨物在最終交付前被攔截並被篡改的情況非常普遍。
“滲透供應鏈是情報機構的常規操作手段。”前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霍頓·特里普利特(Holden Triplett)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這種手段主要用於情報收集,但最近我們看到,它也可以用於有針對性的殺戮。”
美國曆來都會利用美國在許多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通過植入技術手段打擊對手。比如攻擊伊朗核計劃的震網病毒,以及十多年前有信息披露美國情報人員曾修改美國科技公司運往海外的設備。
在虛擬世界中防止這種入侵尤其困難。
以色列公司Nanolock Security負責保護工業關鍵基礎設施免受網絡攻擊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公司首席執行官埃蘭·法恩(Eran Fine)指出:“許多設備,無論是通信設備還是關鍵基礎設施,早已被植入了惡意代碼。”
但擺脫相互依賴並不容易。根據政府數據分析公司Govini的數據,去年美國海軍在其“關鍵技術”供應鏈中減少了對某國約40%的供應。但據該公司稱,美國空軍和其他國防機構對海外供應的依賴卻有所增加。
中國也在推動“自主創新”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特別是在噴氣發動機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
但低科技手段也無法保證安全,黎巴嫩的事件就是一個例證。
真主黨爲減少遭受美國和以色列監視的風險,選擇了使用20世紀90年代的尋呼機技術。
“真主黨試圖通過採用低技術手段來減少其脆弱性,但顯然,即便技術含量再低,脆弱性依然存在。”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高級顧問布拉德·格洛瑟曼(Brad Glosserman)表示。
格洛瑟曼總結道:“在全球供應鏈高度延伸的當今世界,脆弱性已經成爲系統的一部分。每個組織都需要採購物資,而脆弱性是無法避免的現實。”(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