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現代化的中國 唐獎得主呼籲:應成爲多元民族國家

第四屆唐獎頒獎典禮線上登場,漢學獎得主、著名史學家王賡武教授(Wang Gungwu)線上發表主題演講「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唐獎直播截圖)

第四屆唐獎頒獎典禮今天線上登場,漢學獎得主、著名史學家王賡武教授(Wang Gungwu)線上發表主題演講「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王賡武指出,中國在追尋現代化過程已經成爲更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爲避免特定族羣獨大情形,也就是不要變得跟多數國家一樣單一族羣獨大,可以試着成爲多元民族的國家,如此一來,中國利用與時俱進的「文」和一脈相承的「史」,或許就能兌現承諾給予人民安穩的未來。

出生泗水、成長於英屬馬來亞的王賡武,在家庭教育中學習中國傳統並研讀文言文。王賡武的父親認爲「文是中國文化的基石」,文使得所有紀錄得以保存,使「家族的關係得以界定,理想的天下觀得以建立,讓中國曆代領袖建立起統治體系」。王賡武向父親學習古文,但卻也在父親的安排下就讀英文學校,這使他日後得以跳脫傳統觀點,以開放的態度遊走在中西思想之間。

王賡武提到過去參加國際會議時,當主題有關危機下的中國時,他會思考,爲什麼毛澤東會呼籲中國人民摧毀自己的文化遺產?爲什麼中國的年輕人似乎都情願追隨毛澤東?也因爲王賡武教授自己教中國歷史多年,卻無法解釋文革的現象,所以後來他去了澳洲大學,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史,以全新的觀點看待中國。他表示毛澤東主政的中國找不到未來的方向,因爲當時的中國已拋棄自己的過去,拒絕西方的自由也拒絕蘇聯路線。

王賡武在演講中闡述,中國從古老的皇帝天下觀轉型成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傳統國學多次歷經西方知識體系的衝撞。雖然二十世紀的中國服膺新的世界秩序,卻在文化大革命中改變了中國自身的文化遺產。毛澤東過世後,鄧小平主張改革開放,爲文史傳統帶來了新的可能。即使天安門事件和蘇聯的瓦解使中共政權受到挑戰,但文與史仍在近代發揮效用。

王賡武以獨特的視角理解中國,並以其在中國的世界秩序、海外華人以及華人移民變遷等領域上具開拓性且深入的剖析,獲選爲2020年唐獎第四屆漢學獎得主。唐獎第四屆八位得主演講內容從宏觀思維出發,分享激勵人心的故事,啓發多面向思考,期盼爲後疫情時代社會提供穩健的秩序與安定的力量。歡迎踊躍至唐獎官方YouTube (https://youtu.be/Dyde6YBD3MU) 聆聽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