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 真是必要之惡嗎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質疑學習歷程檔案,對偏鄉學生不利。(本報資料照片)
111學年大學申請入學將採學習歷程檔案成績,前科技部長陳良基質疑:「現在高中生根本是忙着做表面資料,而不是忙着學習,鄉下朋友很泄氣的說,以後我們鄉下再也培養不出像你這樣的部長了。」
陳良基也曾是教育部次長,他在個人臉書發表「學習歷程檔案,真是必要之惡嗎?」指出,最近走訪南部,聽到很多家長的抱怨,即將實施的學習歷程檔案,似乎已經成爲偏鄉家長、教師的夢靨。
陳良基說,臺灣的未來希望,還是要靠教育,我們的未來,不能當白老鼠做實驗。前教育部黃榮村部長才剛剛在教育研討會講過「教育改革必須謹守,沒想清楚就不要亂動,條件具備則要勇敢出發」,他非常認同,也質疑學習歷程檔案真的條件具備了嗎?
臺大副教務長詹魁元說,臺大個人申請在書面資料審查上特別重視都會、偏鄉學生都要學的部定課程、探究與實作及加深加廣課程,至於校訂課程只做爲參考用,採計的主要是在高中校內可完成的學習資料;另學生若不是出於興趣,可不用爲升學而特別去參加校外活動。
靜宜大學教務長鄭志文說,大學真的會認真看備審資料,家庭條件不同是不會影響備審公平問題,因爲學習成果都是校內課程,不因家庭條件而異;成長背景不同,反而提供學生對不同環境下如何學習與探究的區隔機會,是助力非阻力。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迴應,大學升學如果只看學測成績,偏鄉學生無法跟都會學生競爭,但有學習歷程檔案,偏鄉學生更能凸顯他們的人格特質,有助於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