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路標——探尋紅軍長征勝利的精神力量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題:信仰路標——探尋紅軍長征勝利精神力量

新華社記者王經國曾濤

“本世紀中沒有什麼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爲深遠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美國著名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裡曾在其著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這樣評價長征。

80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究,是什麼在支撐着紅軍一次次突破人類的生存極限,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答案驚人的一致:堅定的信仰。

長征中,這種信仰並非一個虛無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一個個具體而實在的故事匯聚起的精神路標——永遠沿着黨指引的方向,前進!

跟着共產黨,過上好日子——這是一股淳樸而原始的力量

1927年的湖南瀏陽文家市,紅軍貼出這樣一條標語——“打土豪、分田地”。隨後,這樣的標語,頻繁出現在紅軍所到之處。

今年101歲的老紅軍鄒衍最早接觸紅軍時還是一個懵懂的15歲少年。看着平時惡貫滿盈的貪官污吏、惡霸地主被處決,他深深地被紅軍影響了,內心對紅軍充滿嚮往。

老紅軍王道金出生在貧農家庭,談起參加紅軍的初衷時曾說:“我家裡很窮的,爲了家裡人生活能搞得好,所以我就出來當紅軍。”

有飯吃、有衣穿、有田耕、有房住,對於飽受地主壓迫的農民來說,這些基本生活需求是一種奢望。共產黨和紅軍的到來,使這一切成爲可能。

中國共產黨制定的《井岡山土地法》以及後來的《興國土地法》中,都有這麼一條:“以人口爲標準,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制定土地法,目的就是使耕者有其田。

紅軍打土豪後,將財物分給百姓紅六軍團在湖南新化沒收“官鹽”後,將它們賣給當地百姓,但價錢定得極低。這樣既能讓百姓分到鹽,又不給敵人留下對羣衆報復的藉口。

“共產黨是替窮人找飯吃的政黨”“紅軍是工農自己的隊伍”……80多年前,紅軍把一條條標語刻畫在牆上,又以最直接最淳樸的方式踐行着這些承諾。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正是這樣一支軍隊,得到了人民羣衆的支持和認可。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這支屬於自己的隊伍。

湘江一役,紅軍剩下的人數其實不止3.6萬,實際達到了4萬人,許多被打散的紅軍戰士後來通過各種方式找回了隊伍。”國防大學教授舒健說,“當時的紅軍將士都堅信,跟着共產黨和紅軍走,就能過上好日子。”

跟着共產黨,就能打勝仗——這是一聲催人奮進的號角

紅軍三大主力的長征,是在戰場局勢不佔優、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被迫戰略轉移

然而,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上下同心,百折不撓。面對敵人的瘋狂圍堵,紅軍兵臨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一招招妙棋出其不意;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血戰獨樹鎮,一次次攻堅力挽狂瀾。

許多年後,楊成武再次站在瀘定橋邊,回憶起長征中他指揮的那一場戰鬥。22勇士如何攀着13根碗口粗的鐵索跨越天塹?楊成武的回答是:“第一,堅決執行毛主席的命令,堅決執行共產黨的命令;第二,不怕死,不怕苦,所有的困難都可以踩到我們腳底下;第三,必勝的信念,我們一定要勝利……”

不僅是飛奪瀘定橋22勇士,在長征途中的每名紅軍將士,都抱着同樣的信念:跟着共產黨,就能打勝仗。

長征,是一段被鮮血浸透的征程。有16.6萬名紅軍將士犧牲或失散在長征途中。

從贛南一直征戰到陝北的老紅軍唐進在生前曾回憶:“每一戰都有大批戰友倒下,但活下來的人毫不退縮。再大的犧牲,也不能阻止我們前進。”

湘江戰役,紅14團團長副團長參謀長政治處主任全部犧牲,師參謀長胡震請纓上陣,結果人剛到陣地,就傳來了陣亡的消息。

縱觀長征,每一場戰鬥、每一次生死關頭,黨員幹部始終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他們以自身的模範行動鼓舞和激勵着官兵前行。

在血戰獨樹鎮的戰鬥中,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吳煥先拿着一把大刀,衝在最前,率領部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肉搏;副軍長徐海東率二二三團及時趕到,衝鋒一線,經一番惡戰,打退了敵軍的進攻。

擔任過紅1軍團政委的聶榮臻元帥生前曾回憶,每仗打下來,黨團員負傷之數,常常佔到傷亡數的25%,甚至50%。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鮮紅的旗幟。”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說,“正是由於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的充分發揮,紅軍纔始終保持着旺盛的戰鬥力和強大的凝聚力。”

一場場戰鬥,一次次突圍,讓紅軍將士對黨的信心更加充足,必勝的信念更加堅定。他們緊緊跟着黨的步伐,凝心聚氣,向着革命的勝利不斷前進。

跟着共產黨,實現民族解放——這是一份無上崇高的使命

沒有走過長征路,就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艱辛。

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這樣描述過草地的情景:“在這個沼澤地帶幾乎大雨連綿不斷……許多人在一望無際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澤之中而沒了頂,同志們無從援手。沿途沒有柴火,他們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

走上長征路的紅軍戰士,也許沒有預見這段路途的艱辛,不知道下一個落腳點在哪裡,更不知道戰略轉移何時才能結束,但是他們心中都明白:“他們的一切,皆爲一個崇高理想——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北上抗日實現民族獨立。”

張聞天在談到長征時曾這樣說過:“沒有理想,紅軍連一千里都走不了。”

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引領下,紅軍將士在長征路上寫下一個又一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翻越雪山黨領山時,不少凍僵了的官兵遺體,橫七豎八地被埋在雪裡。一具遺體的一隻胳膊露在雪外,戰士們想把他深埋一下,卻發現手裡還攥着東西。掰開一看,是一張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着:“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3月入黨。”

百歲女紅軍王定國永遠不會忘記,1935年3月29日強渡嘉陵江的一幕。一名年輕女紅軍的肚子被彈片劃開,腸子都掉了出來,她用手將腸子塞回腹部,裹緊衣服勒緊腰帶繼續划船,直到送戰友衝上陣地,才倒進江中。

“她名叫石磨玉,犧牲時只有19歲。”王定國說,“長征中正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好戰士,我們才能在最危險的時候轉危爲安。”

後有追兵,路程艱險。長征途中,紅軍的重要戰役戰鬥近600次,幾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戰……

漫漫長征路,是生與死的考驗,更是意志與信念的洗禮。

從“有飯吃”到“打勝仗”再到“民族解放”,在無數的革命實踐中,紅軍將士的信仰不斷昇華,意志愈發堅定、力量愈發強大。

這種革命意志和精神力量,激勵着紅軍戰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重重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長征勝利80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引下,信心滿懷、信念堅定的中國人民闊步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砥礪前行……

(原標題:信仰的路標——探尋紅軍長征勝利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