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用大數據研判 才能公平看待!檢討納保 陸配外配何異 別戴有色眼鏡

圖爲多個團體組成的陸配權益修法聯盟,訴求將身分證取得年限由6年降爲4年。(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臺灣健保支出逾7000億元,其中,大陸人士用了7.23億元,但是他們自己付了7.19億元,雖相差400萬,但衛福部健保署說了實話,大陸人士的醫療費用大部分用在生孩子,並非濫用。臺灣的少子化已是國安危機,相對於增加人口的可貴,臺灣付出的少少代價,根本算不上什麼,健保固然有檢討必要,但從人道立場來看,不讓陸配依納保,就有歧視之嫌。

對健保的消費心態 更加可議

臺灣基進立委陳柏惟談起陸配納健保,總是說,臺灣2300萬人繳費給14億人使用沒道理。但陳委員說得太嚴重了,並沒有14億人跨海而來享用健保的可能,如此比喻誤導之嫌。

健保要不要檢討?當然要,有些臺灣人長期在大陸,或是在海外,自恃付了健保費,一旦生病,立刻回臺享用健保,甚至在寒暑假攜家帶眷回臺灣逛醫院、刷健保卡,這些人對於健保的「消費心態」更可議,臺灣健保給付他們的費用比大陸人士多了好幾倍。

真要清算 就看數據會說話

健保制度不是不可檢討,但不能戴着「有色眼鏡」,必須公平看待每一類身分,東南亞籍外配更是花招百出。他們有人與臺灣人結婚、取得國籍後,設法讓原國籍親友來臺依親,或是聘用原國籍人士來臺工作,這種取巧作爲竟能衍生成立公司,進行有規模運作高喊修法限制陸配依親的立委或政府官員,有看到新南向外配們製造的問題嗎?是否該一併整頓或規範這些違法行爲?

陸籍人士使用健保的比例並不高,現有大陸人士對臺灣健保真得造成負擔?健保的數據明白顯示,陸配及其依親者的相關健保支出與繳納,金額差不多。有醫師直言,臺灣充斥着「主觀判斷」,戴起「有色眼鏡」,只要不爽,即使可以診治1位「小明」,也說會壓垮健保,但憑心而論,真有如此嚴重嗎?

社會各界若是真要清算健保使用,可以把透過健保資料進行釐清,從保費收入、保費支出的大數據研判,才能過濾掉「不平等」的出發點,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