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行政總裁鄭志剛辭任,K11發展迷局待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陶暢 北京報道

新世界“太子爺”接班前景蒙塵。

9月26日,香港最大房地產集團之一的新世界發展在香港召開的2024年財政年度總結業績新聞發佈會上宣佈,集團行政總裁鄭志剛辭任,調任爲非執行副主席及非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的一職由馬紹祥接任,後者原爲新世界發展首席運營總監。

同時,鄭志剛也宣佈辭任了新世界百貨中國的董事會主席、周大福執行董事、新創建集團非執行董事。此次人事調整也並非突如其來。早在此前,關於鄭志剛離職的消息便已經在業界傳得沸沸揚揚。

與此同時,在發佈會上新世界集團也公佈了以總價2.09億港元,將K11管理公司分拆及出售給非執行副主席鄭志剛的私人企業。至此,發展近20年的高端商場品牌K11將走進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從香港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來看,新世界發展背後的“鄭氏家族”可謂是家喻戶曉,在今年2月公佈的2024中國香港富豪排行榜中,鄭氏家族以221億美元的財富額位列第三。長久以來,外界普遍認爲鄭志剛是新世界集團創辦人鄭裕彤最看重的孫輩,此番換帥不少香港網友戲稱其爲現實版的“溏心風暴”。

究其換帥的原因,業績持續下跌可能是鄭志剛下臺的直接原因。當天公佈的最新業績,在截至6月30日的新世界發展2024財年年度業績,新世界發展經營收入大跌34%至357.8億港元,核心經營利潤下跌18%至69億港元,持續經營業務公司股東應占年度虧損同比擴大27倍至118億港元。而在此之前的五年間,新世界發展的股東應占溢利已經從233.38億港元降到不足10億港元。其中在中國內地物業發展收入爲137億港元,物業投資收入爲18.41億港元,分部業績爲9.5億港元。香港物業發展收入爲24億港元,投資物業收入爲33.6億港元,分部業績爲25億港元。9月27日,新世界發展股價大漲逾21%。

談起鄭志剛在任期間的業績,就不得不提其一手創辦的高端商場品牌K11。2007年,鄭志剛出任集團執行董事不久便創立了K11品牌,“將藝術文化融入商業”的概念滲透至集團旗下其他商業項目。其中就包括尖沙咀新世界中心重建的維港文化匯Victoria Dockside,其商場部分就命名爲K11 MUSEA。

鄭裕彤於2016年9月去世,2012年接掌集團的長子鄭家純又突然中風,需要長期療養。於是,鄭志剛便走到了集團舞臺中央。

在香港房地產行業低迷的背景下,鄭志剛放眼整個中國市場,計劃打造一個屬於K11的高端購物集團,截至去年底,K11 Select在內地的相關項目已達10多個,K11品牌已在香港及5個內地城市發展業務,預計於2026年擴至10個城市。

儘管K11品牌的發展態勢在近年來有所向好,2023年也是K11 Art Mall自開業以來人流與銷售額最高的一年,在今年的五一小長假,K11的人流量按年比上漲近10%,當中遊客銷售額佔比超過50%,但新世界發展的高負債率卻讓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品牌發展戰略。此前,新世界發展就分別以40.2億港元出售香港荃灣愉景新城商場及停車場全部權益;以14.4億元人民幣向周大福出售天得發展30%股權,以籌集發展資金。

目前K11已經脫離了新世界發展這個強大的資源平臺,歸屬於鄭志剛的私人企業,但作爲鄭氏家族的一員,K11未來還會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此前就有香港媒體稱華潤隆地計劃斥資約90億港元,洽購新世界首個在香港尖沙咀河內道的項目K11 Art Mall,雖然這個計劃已然成爲歷史,但新世界發展的負債率短期內不會有迅速的改觀,或許集團還會考慮拋售其他項目來挽救近幾年增多的負債。

伴隨着鄭志剛的辭任,K11品牌面臨的難題已經擺在了檯面上,未來是否還會有資金支持其繼續拓展內地市場?如何繼續穩定業績增速?這一系列問題恐怕只能靠鄭志剛自己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