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深中通道預計6 月通車,大灣區交通主骨架迎來“最關鍵一橫”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5日文章,原題:深中通道通車在即 激活大灣區新引擎 隨着連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預計今年6月通車,兩地通勤的不便將成爲過往。根據官方的介紹,這條長24公里的跨海通道將把深圳和中山的車程從兩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

除了連接深中兩座城市,這條新通道還將成爲珠江東西兩岸城市羣的交通紐帶。在廣東從事餐飲和農業的劉文添受訪時說,深中通道大大提升大灣區城市間的物流效率,像他這樣的生鮮企業尤其能從中受益。劉文添是新加坡商會華南區執行會長,他在廣東茂名市經營農場,每天都要運送農產品到全省各地,包括到珠江東岸的城市。他預計,新通道將爲每趟運輸節省約40分鐘。

目前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跨海通道,有北部的廣州南沙大橋、東莞的虎門大橋,以及南部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建成將實現大灣區“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最關鍵一橫。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跨海交通網絡在世界各地的灣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是促進城市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不過,與世界其他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這方面的建設仍然不足。

郭萬達舉例,美國著名的舊金山灣區有8座跨海大橋,海岸線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從虎門大橋到港珠澳大橋之間60公里的範圍內沒有一個通道,深中通道正好彌補了這段空白。

作爲深中通道的直達城市,中山將直接受益,通過虹吸效應把深圳的資本和人才吸引過去。

中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展迅猛,經濟增速在2004年一度高達18.7%。但在過去十幾年,中山因受資源和區位限制,產業升級轉型困難,發展相對滯後。對中山來說,深中通道是讓它再現輝煌的關鍵,該市似乎已準備就緒,要緊緊抓住機遇。中山提出,要規劃建設深中經濟合作區,加快啓動土地整備工作,圍繞深圳產業集羣佈局上下游配套企業。

郭萬達研判,中山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於能不能塑造一個與深圳企業對接的良好營商環境。他說:“營商環境不單是硬環境,還包括軟環境。中山在法治化水平和政務服務能力方面,與深圳還有一定的差距。”(作者林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