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藥是不是有痛再吃?「消炎」有三種 一表解釋停藥時機

抗生素藥物。(圖/記者洪巧藍攝)

文/臺南市醫院藥師潘美蓉

消炎藥可不可以自己停掉不吃啊?」

「消炎藥是不是有痛再吃就好?」

從上述提問裡可發現社會大衆普遍對「消炎藥」有些誤解。常被混爲一談是「消炎藥」的藥物有三大類,分別是非類固醇發炎藥、類固醇以及抗生素。因此對應不同藥物,上述問題答案便有所不同,以下簡單說明:

▲「消炎藥」分類及停藥注意事項。(圖/臺南市立醫院藥師潘美蓉提供)

(一)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透過抑制COX酵素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由於此類藥物對腸胃影響較大,一般建議飯後服用,或改吃可選擇性抑制COX-2酵素的新一代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以減少腸胃副作用。而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普拿疼,對發炎沒有太大幫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則可依病情用於消炎、退燒或止痛。

(二) 類固醇類固醇主要的藥理作用在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常用於一些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上,例如紅斑狼瘡急性氣喘發作等。可惜由於早期過度濫用,民衆對類固醇的觀感不佳。事實上只要在醫師處方合理使用,類固醇確實可以安全地協助患者控制及改善病情。正常劑量下短期使用類固醇後停藥,副作用多半不會發生或很輕微;長期服用的病人,則應配合醫師指示漸進式地停藥,以免快速停藥後,體內類固醇頓時分泌不足而發生問題。

(三) 抗生素細菌入侵人體會引起發炎反應,而抗生素的作用在於殺死細菌,進而間接緩解感染組織的發炎反應。但須特別留意的是,抗生素本身並沒有止痛與退燒的作用,因此抗生素不等同消炎藥。臺灣目前抗生素濫用情形十分嚴重,許多菌種已有嚴重的抗藥性,若由醫師指示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務必確實遵照醫囑療程藥物用完,勿自行停藥,這樣才能避免未來因爲抗藥性而造成無藥可用的窘境

這裡悶、那裡痛,親友說吃這個藥卡有效?看病領藥怎麼吃老霧煞煞?用藥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線之間,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雲》開闢新專欄「藥師站臺」,歡迎來信提出你的用藥難題,我們將請專業藥師來解答你的疑惑,幫你顧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

◎鎖定每日刊文,看看專家怎麼解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