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學生
前日,一位學生前來,陌生的面龐及聲音叫止我的腳步。青澀、害羞的模樣不是爲着他的年紀寫註腳,而是他手上拿來預備給我簽寫的退選單。看着紙單上的名字,原來他就是從開學、經期中考至今都未出席的學生,再仔細端詳退選理由:來到新學校不熟悉,一問之下才知是從遠方外地來到另一個陌生處求學。當下,籤與不籤竟形成了拉鋸,因爲一位學生的前途會在我名字底下轉向了另一個方面,孰好孰壞難料,卻叫我心底沉重了起來,第一次見面的學生也或許成爲了最後一次,緣份竟扭曲了我倆的世界與心情……
此事件讓我想到一年前,在一門課上遭遇到身體障礙的學生,由於種種原故,似乎不想讓他人知道身體上的缺陷。或許是學習無法跟上進度,也或許種種因素的糾結,在期中考後,退選了我的課(後來才知是休學),使得期中考時來不及跟這位學生說的話,也成爲了心底小小的遺憾。
兩位學生都用退選、休學的方式解決他們當下的困難,可是不免想起,人生的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經驗,而面對的課題也就越趨繁多、複雜,而感慨、痛苦、傷心甚至恨憾的情況也就變多,而二位學生,就像是流星一般劃入了我的世界,我雖試圖記憶住他們和他們背後的故事,卻也快疾閃逝,消失在我眼前。
之所以難過或遺憾,一方面爲己另一方面爲他們。爲己在於,爲何不能透過更多的方式、管道去了解事情原由,將他們早點找回到課堂上,也許他們可以繼續下去;而爲他們則在於,他們是否思考過他們的行爲所可能招致的後果,例如學分修不完、無法如期畢業,甚者是因爲休學而走向了無法預知的人生道路。
當然,並非一定要上學、有高學歷纔是萬能的保證,但如同拿退選單的學生一般,遠地讀書已屬不易,再不珍惜時間、金錢,耗費之數將更難以計量。同等思量,身心障礙的學生學習的動機應被嘉勉,但中途放棄呢?是否會太可惜了點!
也許兩位同學背後有不爲人知的苦衷、難處,而做下如此抉擇或許是一個難以承受的痛苦,但若不是的話,那又會是什麼原因呢?我不是他們,無法爲他們作下判斷,但只期望他們的故事能給在學的學生們一個思考,目標與路徑是自己可以設定的,既然踏出了就不要放棄纔是。
最後,也祈祝兩位學生,有新的開展……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