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一線城市及直轄市總體規劃:差異背後有何“玄機”

29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關於《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及直轄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全部獲批,各城市的城市性質、功能定位、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等均得以明確,而這些與城市的資源配置水平和發展機會息息相關。

四大一線城市及直轄市即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它們均屬於城區常住人口千萬以上的超大城市。綜合比較這六大城市的性質和定位差異,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北京、上海無論是城市定位還是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都堪稱“絕對王者”;廣州以最爲多樣的“頭銜”、定位,在京滬之外的四個城市中處於“綜合地位”領先;深圳的規劃建設面積最小,但擁有批覆所未體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獨特優勢。

而在一些重合度較高的城市性質和定位方面,天津、重慶、廣州、深圳均被賦予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功能,顯示國家對超大城市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重視;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均屬不同表述的科技創新中心,天津是先進製造研發基地,表明六城均須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地位;在國際門戶功能方面,除了北京、上海、廣州佔據先天優勢,深圳和重慶也獲得對外開放門戶定位,將會在對外交往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2022年,《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正式印發,拉開了全國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大幕。在近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年會上,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有31個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得到批覆,超過84%的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覆實施,由國務院審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城市也進入審批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的城市總規(當時稱爲“城市總體規劃”)早在2017年就已獲批覆,其中,北京作爲首都,是全國唯一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城市。重慶、天津的國土總規分別於今年2月、8月獲國務院批覆。9月14日,南京成爲全國首個獲批的省會城市,廣州緊隨其後。

京滬:兩大“絕對王者”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在此定位下,北京的發展目標是,2035年“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城市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2050年遠景目標爲,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成爲“具有廣泛和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全球中心城市” “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 “弘揚中華文明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世界文脈標誌”。

在城市人口和建設規模上,上述規劃提出,到202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到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由現狀2921平方公里減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減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根據國務院批覆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羣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上海的目標願景是,2035 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050 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根據規劃,上海以2500萬人左右爲2035年常住人口調控目標。至2050年,常住人口規模要保持穩定。建設規模方面,至2035年,全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要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並作爲2050年遠景控制目標。同時,預留規劃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約80平方公里,重點保障區域性重要通道和重大基礎設施。3200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總規模在六大城市中是最大的,接近重慶主城區城鎮開發邊界的2倍。

由上可知,京滬兩個城市,一個作爲中國首都,一個作爲中國城區人口最多的城市,其規劃目標均看齊世界超級都市,無疑也是中國城市的領軍者。需要指出的是,同樣是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強調的是首都功能,跟經濟關聯度較高的城市定位僅提到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則更強調經濟功能,明確提出了包括科技創新中心在內的“五大中心”定位。

津渝:天津金融獲加分

重慶是2019年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以來,全國首個獲國務院批准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城市。根據《重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重慶的城市性質是直轄市之一,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重慶的核心功能定位爲 “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目標願景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成更加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規劃提出,到2035年,重慶市人口規模約36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2930萬人;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

城鎮開發邊界與城鎮建設用地是包含關係,後者包含於前者之內。根據2023年10月印發的《自然資源部關於做好城鎮開發邊界管理的通知(試行)》,各省份按不超過2020年現狀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的1.3倍,控制城鎮開發邊界範圍。

根據《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至2020年主城區城鎮建設總用地規模爲1188平方公里,換算可知,2035年重慶主城區城鎮開發邊界應爲1544.4平方公里。

今年8月9日,《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得國務院批覆。批覆明確,天津是直轄市之一,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批覆要求,天津要發揮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等功能,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規劃提出,至2035年,天津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萬以內,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3倍以內。記者基於公開數據計算得知,到2035年,天津的城鎮開發邊界將控制在1885平方公里以內。

將重慶和天津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兩者的城市性質高度相似,都是直轄市和重要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天津僅多一個“現代海洋城市”性質。而在城市功能上,兩者都是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兩者都是重要的航運城市,承載着對外開放、國際交往的功能。

除此之外,天津的城市功能多一個“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這是同爲直轄市的重慶所沒有的重要定位,一線城市廣州也沒有。這是2015年出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天津的功能定位,對天津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今年7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34條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天津金融業發展質量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穗深:深圳有“隱藏好牌”

9月15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覆。廣州規劃的一大亮點是提出面向2035年建設“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規劃明確了一個目標願景、六個城市性質和四項核心功能,堪稱超大城市中“頭銜”最多樣、定位內涵最豐富的城市。

一個目標願景指廣州要建設具備全球吸引力、集聚力、影響力和控制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六個城市性質指廣州是廣東省省會、中國重要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四項核心功能即廣州要發揮國際商貿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全國綜合性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功能。

規劃提到,到2035年,廣州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135平方千米以內。

而國務院批覆的深圳總規明確,深圳是經濟特區,國家創新型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批覆提到,深圳要發揮全國性經濟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對外開放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等功能,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成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規劃要求,到2035年,深圳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130.74平方千米以內。這在六大城市中是最小的,只有廣州的一半多一點。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廣州、深圳的最新總規,是國家對這兩個城市批覆的第三版規劃。三個版本規劃中,兩市的地位逐步提高。其中,廣州的城市定位從最初的“廣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華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躍升爲“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等。深圳的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升級更大,由2000年的“我國的經濟特區,華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 2010年成爲“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再到這次被賦予“全國性經濟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等,十幾年間完成了“三級跳”。

而就廣州、深圳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者各有千秋。廣州的“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全國綜合性門戶”等頭銜是深圳沒有的,而深圳也擁有“經濟特區” “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國性經濟中心”等獨特頭銜。

同時,這次批覆裡沒有體現的重要一點是:深圳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而先行示範區的發展目標是:到2035年,成爲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外界認爲,這一定位,或稱期待,在全國屬於“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