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發老闆標會1萬元創業 自制零組件打入汽車大廠
▲黑手變頭家,掌握機運的謝老闆從學徒開始做起。(圖/記者吳佳穎攝)
記者吳佳穎/桃園報導
臺灣經濟起飛,人人開始買車的時代,一家修車廠掌握機運,努力轉型成爲Honda的維修零件協力廠,現在也是福特汽車、三菱汽車、裕隆日產倚重的協力廠商,生產的汽車鈑金件8成銷往國外市場。祥發金屬工業創辦人謝時化說,自己原先家境不富裕,中學後就半工半讀,從黑手學徒做起,發現機會就去嘗試,找對切入點,搭上時代的賺錢列車。他體悟到,「機會生機會」,現在年輕人其實有各種創新可能。
公司走過近35個年頭,董事長謝時化從年輕的黑手小夥子變成坐擁百人廠辦、市場遍佈海外的老闆,但他坦言,自己原先家境並不富裕,也沒有學歷,全靠技術、掌握機會讓他滾出資產。
「雖然有人覺得這種製造業,在當前買方市場,都已是昨日黃花,不過它還有許多潛藏的機會!」謝時化創辦的祥發金屬工業以車身鈑金零件製造銷售、模具開發製造、電着塗裝(EDP)加工爲主,另也自行研發設計製造特種車、改裝三輪套件組及代理AcDelco汽車保養零件等。
貧瘠土地 讓賺錢的種子萌芽
談起創業動機,謝時化說,早年嘉義老家土地貧瘠,無法種高經濟價值的水果,只能種木薯,還要有別的副業,全家人才過得去。「我也幫忙割姑婆芋葉去賣,或是撥龍眼殼賺外快」,當時爸爸長期生病,兄弟姊妹完成基礎教育,都半工半讀貼補家用。
「當時全家人年收入大約臺幣1萬元,我在中學半工半讀,有一次在彰化電鍍廠,作了一暑假論件計酬的工作,竟然收入4000元,當時真的好高興!還去買了一支精工表獎勵自己。」
謝時化說,當然現在看,做電鍍的環境非常不好,但那次經驗讓他看見「技術的價值」,因爲要獲得「論件計酬」的工作並不容易。首先要通過領班考試,電鍍前的拋光、研磨,手工速度要快、技術要好,很幸運的他有通過。
之後謝時化開始輾轉找可以學技術的工作,剛好有朋友在做汽車修理,他認爲「這個有技術」。那時嘉義鄉下看不到太多汽車,想學最先進的,就一頭栽進去當學徒,月領新臺幣100元收入,「當然不能和論件計酬電鍍工作比,但是提供食宿,又能學習,我就很滿意。」
▲一件件的鈑金件,部分銷往國外。(圖/記者吳佳穎攝)
掌握眼前機會 收入一直來
遇上汽車開始國產化的年代,謝時化在臺北學會鈑金,又跳槽到桃園。「當時老闆生意很好,我也認真,去送零件,就默默記得這些零組件價格,我記性很好,發現,原來零件那麼好賺!」,讓他決定之後開修車廠,賺到錢也要來賣零件。
後來當完兵,標了一個會1萬多元,就和幾個朋友合夥,頂下一家汽車修理廠,果然收入就一直進來了。
臺灣社會經濟起步、國民所得增加,消費能力提高,就有買車需求。臺灣車廠纔剛開始萌芽,產能也沒那麼好,但做出來的產品就是被搶購,訂單排到好幾個月之後才能交貨。
謝時化說,南陽公司當時是Honda在臺灣的總代理,他們銷售很強,曾經創下不少國內汽車銷售的紀錄,不過汽車維修零件還是依賴進口,而且常常來不及供應售後服務汽車零件。
謝時化當過汽車修理的黑手,對於零件的來源很敏感,有些零件,也能用半手工、半模具的方式打造,甚至還被一些材料行拿去賣。
就這樣,進口零件價格很高、又要等,完全打不過在地生產,祥發就這樣切入,成爲Honda的協力廠。「我們那時候還會建議母公司、代理商去做一些流程改善,有顧客下訂單,再來生產,減少浪費,大大降低原廠的倉儲成本。原本市場還有個零件欠品,要從國外進口,但事實上臺灣有生產過,只是停產,後來乾脆委由我們生產。」
▲謝老闆在紙上畫出一道道成長曲線,說明當公司進入高原期,就要找新動力。(圖/記者吳佳穎攝)
以模具養模具的美好年代
當代理商發現,用國內自己作的零組件」竟然可以省下這麼多錢,對顧客來說也省錢,公司也意識到,國產化會是將來的趨勢,當時許多模具廠掌握了這個時機,開發產品、替代進口,通過試裝,變身協力廠。
「這套模式是大樹下好乘涼,靠南陽的銷售體系,我們就是把品質、技術管理好,就很OK,做好服務,就能獲取利潤。有時做一批,模具的本就回來了,賺來的錢,再去買模具,是『以模具養模具』的美好年代。」謝時化說。
他說,早年鈑金件會自然鏽蝕,常常要更換,但後來車體零件做越來越多處理,不易腐蝕,漸漸變成是撞到纔會換、變成「碰撞件」,加上車子的防撞系統也更進步,的確市場有在縮小,又有競爭者加入,就要不斷找新產品和動力,才能再站上成長曲線。
▲將兩輪機車加上後輪零組件,變身要價50萬的豪華三輪車,日本文青愛得很!(圖/記者吳佳穎攝)
日本文青雅痞找上門 只爲改裝三輪車
「我們開始去研究特種車,像是垃圾車、三輪機車的零件。一研究才發現,在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三輪機車不是殘障人士的代步工具,反而是注重生活品味的雅痞、文青在玩,還有許多愛好者社團!」
日本的道路不大,山坡多,三輪機車用途很廣,送貨、自騎都方便。「他們還會弄得漂漂亮亮,作很多裝飾」謝時化分析,日本近年匯率變動,其實國民所得增加不多,但是一臺三輪車,改到他們喜歡,約合臺幣20~30萬元,其實有的日本小汽車臺幣10幾萬元都買得到了,「這個市場的消費力,讓我很驚訝!」當然,臺灣廠商生產的改裝零組件,便宜又好,自然成爲他們的選擇。
目前祥發80%的鈑金件都是外銷,市場分佈很散,遍佈歐美、日本。由於先進國家也有不少人買二手車、中古車,就需要新的鈑金零件。
這幾年臺灣的市場萎縮,競爭更加激烈,成本不斷墊高,謝時化的公司就是持續自動化,降低成本來因應,然而臺灣汽車零件產也已陸續開發出不下幾十萬種商品,外國任何一個客戶來臺灣很容易「一站購足」成櫃,這也是MIT的競爭力。
回首創業路,謝時化說,汽車產業在新興國家,是大家要爭相要進入的產業,只要能搶下在地市場,就地取材,如果國家還有關稅保護、進口材料不易取得,就有成長的空間。他也鼓勵年經人:不要以現況爲滿足,過程中要不斷髮現新機會,「機會生機會」,現在創新的定義更廣,不一定要生產物品才能賺錢,現在是「共享經濟」來臨,甚至資訊的分享也可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