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航空雙雄真的受惠嗎?
興航走入歷史,國內業者重新分配航權,華航有機會優先取得含金量最高的臺北到上海航線,長榮則把重心放在東南亞的中轉商機。
【文/楊尊堯】
十一月二十一日盤中在網路討論區的一則消息引發輿論譁然,一名網友爆料指出復興航空即將全面停飛,訂票系統已經停擺,後續有旅客表示在海外收到明天回國班機停飛的緊急通知,也有匿名員工表示興航總公司要求外派人員撤回的命令,同一時間復興航空的股價垂直向下跳水一度觸及跌停,不過此時興航發言人陳逸潔卻向外界表示:「公司對於網路流言鄭重否認,絕無此事」,甚至在收盤前五分鐘針對即時網路新聞報導內容:「復興航空遭爆將停業 興航:網路謠言」發佈重大訊息,對於網路上的流言,予以鄭重否認,絕無此事,吸引不少投資大衆逢低進場抄底買股,讓興航股價自跌停打開,結果在出面駁斥後不到五個小時,傍晚公司即發佈公告隔日(二十二日)停航一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在臨時董事會上通過解散案,更爲上市櫃中少見直接解散公司的案例,經歷六○個年頭的復興航空在無能的公司治理與充滿謊言的氛圍下正式走入歷史。
內憂外患 復興老店打烊
時序回到二○一一年,當時爲復興航空最輝煌的時期,受惠兩岸航線開通,航點不斷擴增,原本以國內航線爲主的興航大舉搶進兩岸大三通市場,陸續開航十幾條航線,由於兩岸航線僅能由臺灣籍或者中國籍航空公司申請,票價較高獲利穩定,因此兩岸航線佔比最重的的興航,成爲當年臺灣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不過好景不常,在二○一四年七月澎湖馬公及隔年二月臺北南港接連的兩宗空難事件,卻成爲興航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乘客對於興航飛安信心崩潰,二○一四年七月單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十四.一億元后,營收猶如溜滑梯直線下滑,各航線載客率皆敬陪末座,僅能以低價搶客,但效果極其有限,還是挽不回消費者的信心。
屋漏偏逢連夜雨,挑戰不斷的接踵而至,絲毫不給興航喘息機會,兩大市場之一的日本航線,一直以來是興航的金雞母,但是廉價航空崛起,讓營運雪上加霜,既不受到高階商務客的青睞,價格又比不過廉價航空的競爭,只能眼看着日本線拱手讓人。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及臺灣關係急凍,交流暫緩,中國官方暫停團客訪臺,兩岸航線成長動能停滯,成爲壓垮復興的最後一根稻草,營收佔比超過七成的兩岸航線營運嚴重暴露出興航市場過度集中的風險,兩岸航線載客率大幅下降,商務客更往臺灣航空兩大集團靠攏,使得營運規模及品牌忠誠度較小的興航營運衰退幅度最爲顯著,平均載客率掉到七成以下,母公司國產集團看不到未來成長希望,決定壯士斷腕,畫下停損點。
除了營運面不斷衰退外,興航決策失敗也是拖累公司一大因素,高層外行領導內行,在董事長林明升的主導下,資本額僅六○億的地區型航空公司野心過大,試圖吃下美國越洋航線,因此購入兩架空中巴士A330-300廣體客機,但買飛機不像買跑車這麼簡單,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飛機的價格、資金成本、停機坪租金、油耗、折舊及人員訓練等層面皆須納入考量,每臺自有A330每日平均成本約五○萬元,加上其他費用每個月的支出超過三千萬元,對於興航來說已經是個不小的負擔,但是在澎湖空難後營運開始下滑之際,竟然又租了兩架A330,且在一○一四年底再訂購開發中的四架新型A330-800neo,並付出數十億元訂金,估計八架A330型飛機至今已燒掉至少八○多億,數字超過一個股本,大舉拖累財務,也使得林明升的美國夢隨之破滅,「復興」大業功敗垂成。(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1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