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境即是仙境 綿山天橋景區超凡奇景

天橋景區山門

險境纔是真正的仙境

如果我說介休,你的腦海可能無法迅速完成GPS定位,但是如果我說綿山,你一定能夠會心一笑了。綿山地處汾河之陰,距山西介休市區僅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是太嶽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這裡的山石如天神斧劈而成一般,兩千米的垂直距離直上直下,立面上僅存寥寥植被,橫面上鬱鬱蔥蔥,怪禽走獸掩映其間,像極了仙劍奇俠傳裡PK大BOSS的場景。

別以爲這麼險要的地勢,可看的只有自然風光,綿山最著名的其實還是人文建築,什麼?!你不相信如此的地勢還能有什麼大規模的建築?好吧,就讓天橋景區來說服你吧。

天橋景區福地之勢

唐宋風格道教建築

天橋景區令人瞠目的無異於那奇特的地勢了,雄偉斷崖形成的天然洞穴、由洞穴延展開外的雲中棧道,洞穴裡的神靈大殿、棧道上一間挨一間的靜修禪房,棧道腳下錯落有致掩映成趣的唐宋風格的道教建築……如此景緻,最適合雨天登臨,天光將逝之時,淅淅瀝瀝的雨簾在外,人卻能借了福地的天然之勢,絲毫不會被打溼,雨簾映着天光,爲天橋腳下的景緻披上了一層輕紗,盡是朦朧迷濛之美,再待雨停之時,山谷裡蒸騰出的霧氣層層鋪來,人在天橋上,便也如入超凡之境了。

走在天橋上,總會爲古人的毅力驚歎

借用天然岩石打造而成的石雕

人在屋中走,即是在洞中走

如此仙境,自然少不了層次豐滿的故事。天橋景區不僅有綿山龍王化作柏龍駐足懸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過斷崖的神奇景觀,更有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爲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宮。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爲“南北五祖”、“七真人”及衆仙殿。橋下長洞內塑有老君歷世應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位發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爲唐宋風格。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精通天文、陰陽、歷算的唐代李淳風、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等都曾在這裡打坐修行。古印度須彌山飛來之石——須彌石,月圓之夜能折射出一鉤彎月的寶月泉更爲古老神奇,令人神往。此處還有煉丹爐、授書亭景點。 介之推攜母來到這個地方,見上方祥雲繚繞,便登臨朝拜。上來後方知是太上老君修行煉丹的道場玉清和上清也常來這裡同太清共同切磋道法。他的護法神爲一條玉龍,盤旋於此守護道場,這便是天橋的來歷。後人也把這裡作爲軍事要塞,後趙皇帝石勒稱帝前曾在此佔據,受太上老君保佑,成爲一國之君,遂建天橋以示感念。橋的右側盡頭有石寨遺蹟。這次修繕天橋古棧道爲歷代規模最大的一次,長達300餘米。

同行的朋友簡直想要在天橋住下來了

【天橋必遊景點】

很多遊客到天橋,就直奔空中棧道去了,所以有些非常有歷史故事背景的景點都被錯過了,既然去了綿山,去了天橋,就不要留下太多遺憾不是麼?

天橋山門

由於現在有直梯前往,很多遊客都選擇乘坐直梯,這就使得天橋的山門成爲了最容易被忽視的景點。天橋山門爲重檐廡殿頂建築,結獻殿碑廊、山門於一體,建築十分精美,耐人尋味,每一處雕刻和彩繪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所以如果你不是腿腳不便,真心不建議你坐直梯哈,多爬幾步,才能顯得求福心誠對不。

石寨

石寨在山門的左上側,地理位置有點偏僻,也非常容易錯過。這裡是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始建於晉惠帝永嘉年間,是古今中外罕見的由奴隸到皇帝的傳奇式人物石勒所建。爲擺脫遭人欺凌的厄運,石勒年長後綿山雲牌立志成才。後在綿山建寨,經介之推點化運籌幄帷,通過演練八卦,確立了以綿山爲根據地,奪取豫魯,進據襄國,佔據皖北,平定秦隴,統一中原的戰略,最後稱帝。石寨依山而建,三面萬丈深淵,後有溝壑縱橫,天然屏障,三道防線,迷魂陣,構成了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軍事堡壘。陳列有石勒當年演繹的八卦、兵書、兵械、文書以及石勒敕建介神廟、天下復興寒食節的詔書並有後趙明帝石弘上綿山所鑄的石勒像等歷史珍品。真實地保留了兩晉時期的軍事文化。

煉丹爐

狻猊白澤是一對神獸,守侯着八卦煉丹爐,煉神丹妙藥。狻猊虎頭、龍爪、虎尾;白澤龍頭、魚身龍角,它們都是驅邪鎮妖之物。明洪武年間,三晉瘟疫流行,百姓叫苦連天,人們朝綿山跪拜求神保佑。只見東南方向上空金光閃閃,狻猊、白澤捧着八卦煉丹爐,太上老君手持法器,打開丹爐,南北五祖、七真人向天下灑藥,二獸張口噴藥患病者頓感身清氣爽。二日天明,瘟疫驅除,百姓歡騰。介休道會司範榮組織百姓鑄造煉丹爐記之。

八卦圖

八卦爲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象徵天道運行、人事變化和物象、人事、德性、方位、陰陽、四時。八卦分別代表天、澤、火、雷、風、水、山 、地。

老子出關圖

孔子曾向老子問禮。老子說,你所求教的人已不復存在,獨有他的言語傳世:君子要去掉驕氣與多欲,否則將與人無益。孔子歸來後告訴諸弟子:今日見老子,已成龍。老子將出關,尹喜請著《道德經》五千言。後老子出關化胡,不知所終。該圖生動地反映了老子出關的情景。

神宮

太上老君的第十五世應化神即老子。唐太宗李世民把老子尊崇爲李唐王朝的先祖,認爲他取得天下是“君權神授”。唐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率兵與劉武周宋金剛在綿山下雀鼠谷大戰,李世民兵敗撤至水濤溝。傍晚時分,忽見天空光彩有異,一老者鶴髮童顏,後有一童子雙髻高束隨紫煙緩緩飄向天橋。李世民頓時領悟到太上老君前來救助,便隨了過去。老者進洞神宮後,天空中隱約傳來:“氣可鼓而不可泄。”李世民當即跪拜。第二天,率衆一鼓作氣,擊敗宋金剛。爲感太上老君恩德,便下令擴建洞神宮,供奉他的老祖先。李世民即位後,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中國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貞觀之治”。洞神宮正殿爲太上老君塑像,兩側爲金童。左邊爲洞神太極上相、洞神太玄仙統;右邊爲洞神太極真伯、洞神七天護法都司。兩側牆壁上是太上老君八十一世應化圖,即太上老君於八十一世中應化的不同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