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鷺「黑白配」幸福育3子 「家門口」驚見滿是塑膠垃圾!

巖鷺在滿是垃圾岸邊尋找食物。(圖/拍鳥俱樂部成員範榮樑拍攝,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記者吳鎮良/採訪報導

人類貪圖便利而產生過多的塑膠垃圾,很可能成爲全球海鳥腹中物!拍鳥俱樂部的範榮樑先生陣子瑞芳拍攝巖鷺時,意外發現有隻黑巖鷺和白巖鷺共組家庭,一旁還有3只幼鳥緊跟在爸媽身邊;遺憾的是在範先生持續的觀察下,竟看到有隻白巖鷺在附近滿是塑膠垃圾的岸邊尋找食物,看了相當心痛!(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https://goo.gl/MyKwZB)

照片中,有隻白色巖鷺正在一大片的垃圾之中覓食,只見牠將身體壓低、雙眼直視着前方,這片以往能輕易找到食物的岸邊,現在卻顯得格外困難。巖鷺爲中型鷺鷥體長約62公分,是典型的海岸鳥類,因時常在多岩石海濱出沒,於是取名「巖鷺」;從北部的野柳岬至東北角海岸的岬灣奇巖,只要有岩礁海岸的地形,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身影

▲黑、白色巖鷺共組家族生下2白1黑的幼鳥,據稱白色屬少見。(圖/拍鳥俱樂部成員範榮樑拍攝,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巖鷺以礁石縫中的蟹類及岸邊的小型魚類爲食物。(圖/拍鳥俱樂部成員範榮樑拍攝,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臺南市拍鳥俱樂部的負責人黃小姐表示,「巖鷺的外表有2種色型,黑色型的巖鷺佔絕大部份,全身以黑色至深灰色爲主,有些個體喉部有白色的斑紋;另外還有少數個體爲白色型,站在海濱十分醒目,其外觀和同樣出現於巖岸地區的白鷺、唐白鷺十分相近,較不易辨識;白色型巖鷺與其牠鷺鷥的區別爲腿偏綠色且相對較短,嘴淺色習性也不同,族羣數量相對稀少。」

巖鷺常停佇於海邊岩石上或飛躍於浪花間,通常隱秘地靜候捕獵食物,以礁石縫中的蟹類及岸邊的小型魚類爲食物。黑色型巖鷺身上的黑色羽毛,則提供牠們站在岸邊時的絕佳僞裝,可以讓水中魚兒不致發現牠們的蹤影。黃小姐說,「巖鷺在臺灣是留鳥,在宜蘭的少數礁岩地形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但因偷食漁貨,常被沿海魚塭養殖戶捕殺,目前巖鷺數目正急遽減少中......。」

▲巖鷺展翅。(圖/拍鳥俱樂部成員王文德拍攝,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巖鷺常停立於海邊岩石上或飛躍於浪花間,通常隱秘地靜候捕獵食物。(圖/拍鳥俱樂部成員陳永泉拍攝,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今年4月,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一處湖泊再度出現天鵝垃圾堆築巢景象,照片中可見,牠們在用鋁箔包、垃圾袋中生活繁衍下一代,更把蛋產在垃圾推上,而這個現象引發當地亂丟垃圾的爭論。丹麥自然保育協會主席Maria Reumert Gjerding更指出,動物也面臨被塑膠纏繞的死亡風險,「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把塑膠排除在自然環境之外的原因,而且不能亂丟垃圾,要把它帶到可以回收的地方。」

在全球設有超過40個國家的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 PEACE」曾表示,每件塑膠製品,即使丟棄了,也從沒有離開過,絕大部分仍存在這顆星球的某處,您我有生之年甚至數個世紀都無法讓它們銷聲匿跡。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減塑 9 招,爲這個艱鉅的環境問題帶來一些幫助!詳細全文請點此。

▲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湖區垃圾遍地,天鵝只能用垃圾築巢。(圖/路透社